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摘要:根據(jù)《汽車發(fā)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要求都較高的特點,在教學中通過對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應用研究,推動了教學革新,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課堂教學的效果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從而實現(xiàn)學生綜合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行動導向教學法;汽車發(fā)動機;課堂教學;項目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7-0135-02
《汽車發(fā)動機構造與維修》是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yè)的一門核心課程,包括汽車發(fā)動機的構造、維護和修理等重要內容。開設這門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汽車發(fā)動機構造與維修的專業(y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他們的專業(yè)能力和綜合素質,以滿足現(xiàn)代社會對汽車維修人才的基本要求,適應用人單位的需要。顯然,該課程內容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需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地組織教學。但是,很多課堂上是教師在黑板上講結構,口頭上說修理,學生沒有興趣,教學有效性很低。為了改變這種狀態(tài),有必要研究和實施德國的行動導向教學法,提高《汽車發(fā)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的教學質量。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一類以培養(yǎng)學生關鍵能力為核心的教學方法的統(tǒng)稱,包括引導文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小組教學法等。行動導向教學法它不同于具體的教學方法,它既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教學理念。行動導向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以行動為導向,把培養(yǎng)學生行為能力作為教學目標,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職業(yè)能力。在《汽車發(fā)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教學中,教師通過營造符合工作實際的教學活動氛圍,引導學生感受知識、技術和方法,通過學習小組共同制定計劃,組織實施,相互評價,完成工作任務,從而獲得知識和技能,提高專業(yè)能力。它具有以下的特點:
(一)注重行動導向,強調方法學習
《汽車發(fā)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中運用行動導向法教學,從任務信息的收集、計劃的制定、方案的選擇、目標的實施、信息的反饋到成果的評價,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處于主體地位。而教師更多的時候是學生行為的指導者,是學生碰到學習問題時的咨詢者,是課堂上的一位主持人。但這并不影響教師作用的發(fā)揮,相反,行動導向教學法對教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師不僅傳授知識,更要準備教學情境、營造學習氛圍、組織和引導教學過程。
(二)注重互相合作,強調全面學習
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組織《汽車發(fā)動機構造與維修》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是多方面的。首先,學生需要制定工作計劃,研究工作難點,查看資料,鉆研技術,解決問題。這一過程中學生學習了知識和技術,提高了技能;其次,整個過程都是由學生共同參與,共同研究,共同承擔不同的角色,在互相合作的過程形成了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再次,學生通過工作研究、配合和理解全面掌握知識,并通過社交生活中各種行為的不斷規(guī)范,學會合作方法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注重興趣培養(yǎng)、強調小組學習
《汽車發(fā)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好奇、興趣等心理作用,來提高求知欲;學生還可以通過教師的鼓勵,學生間的配合,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悅等,增強學習的動力。同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制定工作計劃和完成工作內容,并運用所學到的知識檢驗結果,從而培養(yǎng)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的運用
《汽車發(fā)動構造與維修》課程的教學內容實踐性強,對基礎理論要求也比較高,汽車發(fā)動構造與維修知識來自工業(yè)生產實際,學生只有親自動手實踐,才能獲得真知。在行動導向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工作過程,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準備工作
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開展《汽車發(fā)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的教學要合理劃分學習小組,把學生自由搭配、班委成員建議以及教師對學生情況的了解綜合起來,做到每組學生的理論能力、溝通能力、動手能力等形成互補,以便有效地開展活動。
以行動為導向、任務為載體的教學內容的確定要與汽車維修實踐相結合,選擇的工作任務必須是汽車維修工作崗位的典型任務,要具有實際意義,體現(xiàn)具體的崗位情境。任務的設計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又滿足社會對專業(yè)技能的需求。教師要深入企業(yè),進行調查研究,并認真鉆研相關教材,設計出科學、合理的工作任務。
(二)任務設計
《汽車發(fā)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開展行動導向教學,要讓學生明確工作任務,也就是學習任務,了解工作任務的結構和程序。接受任務后,首先要針對具體任務,搜集完成任務所必須的資料,通過上網查找,技術咨詢等途徑,了解完成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技術,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其次要依據(jù)計劃和工作流程圖,組織工作任務的實施,也就是學習活動的開展;最后還要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和反饋。
(三)任務實施
《汽車發(fā)動機構造與維修》課堂的教學內容確定之后,教師指導學生通過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并給出具體任務,各小組分組討論,依據(jù)本組的實際情況,確定每個任務大概需要的時間、工具和設備等,教師在各個小組之間適時輔導,幫助他們確定出合理的、可實施的計劃。
在完成每個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可先將任務的目標、內容及要求,以課件、引導文等形式向學生描述和解釋,引導學生自主獲取完成任務所需要的各類信息,通過小組討論,制訂完成任務的計劃,并在此過程中,接受學生對疑難問題的咨詢,指導學生制訂計劃。如在配氣機構的檢測與維修教學任務中,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手段描述與配氣機構有關的汽車故障案例,繼而引出配氣機構的學習目標,重點掌握配氣機構的結構、工作原理及檢修方法。任務明確后,學生則根據(jù)教師的引導,依據(jù)所掌握的專業(yè)知識,通過互聯(lián)網、圖書館查閱資料、收集信息,然后小組討論,最后整理、歸納,從而對配氣機構形成基本的認識。
(四)教學評價
運用行動導向法組織教學,效果反饋與評價是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對任務活動的回顧、評價和分享成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總結自己的學習過程的感受,分享工作成果的快樂,找出自身的不足,對學生的工作過程合成果作出客觀的評價,從而讓學生在過程分析中得到思考,鞏固已學習過構造理論知識,熟悉工作過程和步驟,增強職業(yè)素養(yǎng)和職業(yè)能力。
教學評價可運用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兩種方法進行。過程性評價主要用于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協(xié)作能力、工作態(tài)度等。結果性評價主要用于評價學生是否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
三、行動導向教學法研究
在具體實施中,我們也碰到下面一些問題,值得深入探究:
首先是任務設計問題。行動導向教學法對教師的要求較高,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如果不注意結合學生、環(huán)境及課程特點,容易引起以下教學問題:(1)若教師缺乏本專業(yè)實際應用經驗,缺乏實踐及前沿知識,課堂教學效果就會不理想。(2)若教師只看到學生的缺陷,不了解新時代學生的興奮點、興趣及積極面,則學生主動學習性較差,達不到課程教學目標。(3)若教師只知道學科體系,不知道按課程的能力目標重組教材,項目(案例、課題、任務、實務)應用不符合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目標,則不能滿足課程教學要求。
其次是活動組織問題。由于教學過程以學生的工作為主,教學中教師不能中途停止學生的工作,再加上學生分組較多,不同組的學生的工作效率會有差異,時時會出現(xiàn)有的組已完成工作,但有的組還正在進行的現(xiàn)象,使得教學進程比較慢,正常的教學進度不能如期完成。
再次是成果評價問題。學校對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質量的評價是以傳統(tǒng)體系為標準,注重成績的高低而不是能力培養(yǎng)的成效。行動導向教學法則是強調學生實際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課程成績的高低并不能說明教學質量和學習質量的好壞。雖然現(xiàn)在很多學校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并開始改革教學評價體系的內容和方法,但由于各種原因,還不能在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
綜上所述,行動導向教學法以學生興趣為出發(fā)點,以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重視學生綜合職業(yè)能力的養(yǎng)成,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導作用。只要教師對行動導向教學法有充分的理解和靈活的運用,積極改善教學環(huán)境,那么,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汽車發(fā)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教學中必將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蔣慶斌.基于工作任務的職業(yè)教育項目課程研究[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5(22).
?。?]雷正光.德國雙元制模式及其可借鑒的經驗[J].外國教育資料,2000(1).
[3]葉昌元,馮建平.行為引導型教學法[J].浙江:浙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技工教研室,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