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工程項目OA系統(tǒng) > 學校OA管理系統(tǒng) > 相關系統(tǒng) > 學生社團管理系統(tǒng)
合理使用電教手段切實提高語文教學實效
一、使用電教手段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 ?。ㄒ唬﹦?chuàng)意設境,激發(fā)興趣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重分析,理性地講解,致使最具感染力、想象力,最具文學味的文學欣賞課變成了枯燥乏味、死氣沉沉的技術課,完全失去美感。在語文教學實踐上,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是教師組織教學的“第一道難題” ,而信息技術卻是利用計算機傳遞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和影視信息集合,它可以形聲并茂、音畫同步,同時刺激學生的感官,這正是傳統(tǒng)教學所缺乏的。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的特點,展現(xiàn)精彩場面和詩情畫意,可以深化對課文主題的認識。如講授《岳陽樓記》一文,先展現(xiàn)洞庭湖這一特定的情景,把學生帶入煙波浩渺的洞庭湖,通過學生的看、聽、想,別上老師恰到好處的講解,就能真正理解作者為什么洞庭湖雨天的情景時便發(fā)也了“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瀟然,感極而悲者矣”的感慨;當看到洞庭湖晴天的景象時,作者又抒發(fā)了“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的情懷,對理解后面作者的抒懷難點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對像“浮光躍金,靜影沉璧”等語句的意境理解用反復播放錄像或“定格”的方法,再穿插教師的講解和點撥來突破。人們在實際交流時常常會遇到言難達意,面臨“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問題,而語文偏偏正是靠“言”來達“意”的一門藝術,這就必然會遇到有限的語言難以準確表達無限意蘊的問題。作為中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常會遇到一些比較抽象的教學內容(比如古詩詞的意境等),如果單憑教師口頭講解,往往要花費很多時間,卻又因使學生感到乏味而收效甚微。恰當?shù)剡\用電教媒體就能把直接形象與抽象文字結合起來,從而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難點,使他們從抽象的感性認識中獲得事物的表象,再通過自己的積極思維來深入理解教學內容,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ǘ┘ぐl(fā)情感,活躍思維 信息技術作為媒體的呈現(xiàn)工具,教師一般可以利用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為多媒體制作工具,綜合利用各種教學素材,制作適合自己使用的演示文稿或多媒體課件,清楚地說明講解的結構,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難以理解的內容,或用圖表、動畫等展示動態(tài)的過程,它大大方便教學,節(jié)約課堂板書、繪畫的時間,使教學更加直觀化,加快了課堂教學節(jié)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如在學習《愚公移山》中,可以結合課文內容提出“你怎樣看愚公”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通過討論,同學們便能明確愚公的做法在今天看來未必可取,但他認定目標、堅定不移的精神和自信是感人的,也是任何時代都不能丟棄的。最后在多媒體課件中,巧妙的融入流行歌曲《愚公移山》的MTV片斷,教室里出現(xiàn)那優(yōu)美鏗鏘的旋律“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任憑那扁擔把脊背彎……當屏幕上出現(xiàn)一位古代老人“望望頭上天外天”面對著王屋與太行,憑著是一身肝膽“那神情堅毅的特寫畫面時,學生仿佛置身于遠古時代,真切感受到愚公移山的堅定信心,課堂氣氛達到高潮。特別是最后一句”無路難,開路更難,所以后來人為你感嘆“畫龍點睛為討論題做出了最好的詮釋。這里運用手段,既不失對古代名篇的把握,又使之富有現(xiàn)代氣息。 (三)激發(fā)思維,釋疑解難 每篇課文都有突出中心和可以用來體現(xiàn)訓練重點的詞、句、段,也有意思比較深或內容離學生實際比較遠的詞、句、段。在課堂上,當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啟而不發(fā)”時,當教材中的重點難點或關鍵處需要學生理解掌握,而學生難以掌握時,教師可使用電教手段。因為電教媒體具有對事物與現(xiàn)象過程的時間因素和空間因素進行擴大與縮小的表現(xiàn)力。它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再現(xiàn)了教學內容的全貌,從而激發(fā)興趣,啟發(fā)思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月亮上的足跡》一課,通過多媒體的使用,不僅使學生對不太了解的一些天體空間知識有了較形象的了解,而且還還使學生對于文中的“一大步”和“一小步”理解變得淺顯易懂。 (四)優(yōu)化訓練,交流合作 利用電腦信息量大、傳輸快的特點,可對學生進行語文大信息輸入的教學方式,尤其在復習訓練中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如語言運用題、語病例析題、客觀分析題等,選擇有代表性試題組成題庫,然后制成類似游戲的課件,分設各個等級的層次目標,能力達到一定階段后自動升級等形式,能夠達到寓教于樂、循序漸進的目的,同時也避免了復習的隨意性、盲目性和單調性。利用網(wǎng)絡交互的特點,引導學生開展網(wǎng)上的合作與交流、學生習作的相互評閱和批改。比如互聯(lián)網(wǎng)BBS又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可操作的課外平臺。在《范進中舉》和《孔乙已》的課堂教學中,筆者都在討論區(qū)設計了一些討論題,如“范進這個人物形象為什么能引起學生的爭論?” “你是怎樣看待這個人物的?” “如何理解孔乙已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酸腐之氣?科舉的流毒還在蔓延嗎”,通過學生各自的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已的認知去解讀文本,了解人物的典型意義和對當今時代的警世作用,讓他們直面生活的底層,提高學生審視社會的能力,同時通過數(shù)字化處理讓學生的思想火花得到了有效的保存。
二、使用電教媒體應注意的問題 先進的電教媒體為中學語文課堂注入了生機與活力,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不少教師在使用電教媒體的過程中暴露了一些問題,需引起廣大中學教師的注意。 ?。ㄒ唬┎荒芤噪娊堂襟w代替實踐和實際操作 21世紀的人才是實踐型、創(chuàng)新型的人才,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不能以電教媒體替代了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實踐訓練。使學生得不到親身的感知和體驗,阻礙了他們動手能力的提高。 首先不能以看代讀。古人說:讀書百遍,其意自見!讀是感知語言很關鍵的一環(huán),無論如何,教師要在課堂都要留出一定的時間進行朗讀。可以這樣說“沒有瑯瑯的讀書聲的課堂不能稱為中學語文課堂。”其次不能以看代想。中學語文課堂只有放飛了每個學生的想象力才能切實達到中學語文教學的最高目標。電教媒體展示的多彩畫面能輔助學生理解教材,但是它不能替代學生對教材內容的適當合理的想象。 “信息科技可以是一個工具、一位助手,卻不能取代教師的地位而成為教學的全部。技術的作用在于“巧用”,但用得不好,可能會使學生只關注結果而淹沒了思維的過程,所以信息技術要用在那些沒有了它應難以進行的教與學的活動中。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適時、適度、適量地選擇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師、學生以及信息技術相互促進的教學環(huán)境。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其主體是課程,而非信息技術,切勿為使用技術而使用技術,甚至以不惜犧牲課堂目標的實現(xiàn)為代價。應以課程目標為最根本的出發(fā)點,選用合適的技術。避免在使用傳統(tǒng)教學手段能夠取得良好效果的時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術。 (二)要注意掌握教學的節(jié)奏 教學過程應張弛有致,一是要把握好電教媒體使用的各環(huán)節(jié)之間、步驟之間的節(jié)奏。比如從一個環(huán)節(jié),一個步驟轉換到另一環(huán)節(jié),另一步驟時,節(jié)奏要慢些,要有所過渡,學生的思維才能跟得上。學習教材的重點、難點時,節(jié)奏也應慢些,以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二是媒體的操作和演示要有節(jié)奏,如投影中復合片、動畫片的操作等。三是教師的講述要有節(jié)奏。四是學生的讀、寫、聽、說要合理安排。 綜合當今的中學語文教學,電教媒體已成為很重要的教學手段,雖然仍有局限和不足,但其積極的推動作用是主要的,這已成為當代課堂區(qū)別于傳統(tǒng)課堂的特征之一。當然在使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時,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優(yōu)勢不能忽略。教育家第期多惠曾經說過:“如果使學生習慣簡單地接受可被動的工作,任何手段都是壞的。如果能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任何手段都是好的。”隨著我們進入空前復雜的高科技時代,語文教學必將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但多媒體和電腦網(wǎng)絡并不是任何時候都是必需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并不會取代語文教師,因為只有人類自身才能傳遞精神火種。我們要一只腳牢牢地踏在語文教育的基石上,另一只腳切實邁向信息技術的未來。
- 1接受、發(fā)現(xiàn)學習及漢語教學中發(fā)現(xiàn)法的運用接受、發(fā)現(xiàn)學習及漢語教學中發(fā)現(xiàn)法的運用
- 2 生本教學法在中職學校汽車電氣教學中的運用
- 3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中職《Photoshop圖像處理與合成》課程設計
- 4氣相色譜法測定草莓中9種有機磷農藥殘留方法研究
- 5 項目教學法在《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堂的應用
- 6基于《網(wǎng)絡操作系統(tǒng)》探究中職創(chuàng)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
- 7論當代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培養(yǎng)策略
- 8何提高高職高考英語復習的有效性如何提高高職高考英語復習的有效性
- 9粵東地區(qū)高職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探究
- 10內容依托式教學在全國實用英語口語大賽中的運用
- 11淺議中職服裝基型法教學
- 12以中職學校志愿服務活動為切入點的創(chuàng)新
- 13高職師范專業(yè)音樂基礎課程教學實踐研究
- 14中職學校學生學業(yè)評價模式的探究
- 15以模塊教學法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的興趣
- 16民辦高職經濟學基礎教學教改多元探析
- 17從軟件專業(yè)大專生素質談教學改革及職業(yè)定位
- 18 體育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構建 ——以籃球教學為例
- 19 提高中職生中長跑教學效益的若干有效手段
- 20創(chuàng)新發(fā)展高職教育 建設人才培養(yǎng)高地
- 21中職英語教學現(xiàn)狀及改革初探
- 22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yè)行業(yè)狀況及人才需求調研與改革分析
- 23對接崗位標準 辦校企合作專業(yè)
- 24“中國夢”與高校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 25 如何提高中職會計課堂教學質量
- 26實踐教學改革的“倒逼”分析
- 27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及運行機制的研究
- 28結合全國計算機等級一級考試促進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
- 29關于中職英語課程改革中教師角色的定位
- 30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華區(qū)建設南路160號1層9號
重慶公司:重慶市江北區(qū)紅旗河溝華創(chuàng)商務大廈18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