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工程項目OA系統(tǒng) > 領域應用 > 人力資源管理系統(tǒng) > 人員管理軟件
領導者的中庸哲學
中庸蒙塵已久,被人誤解甚深。就好比人們說到“七月流火”,以為是烈日炎炎;不知其本意乃秋意漸涼。人們誤解中庸,多以為是折衷、平庸、得過且過、息事寧人、明哲保身,殊不知中庸乃修身養(yǎng)性、內修外化從而卓有建樹的最高哲學。錯別字害人,“錯別意”誤人。所以,孔子很早就說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就是說,中庸這么好的東西,人們很久不再體用了。
《大學》、《中庸》本是《禮記》中的二篇,《大學》以人的修身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格物、致和、誠意、正心為修身的方法。強調人的修身養(yǎng)性不只是內省的過程,更是同外物相接觸,窮究物理而獲得知識,培養(yǎng)道德品性、完善人格的過程。修身的目的在于齊家、治國、平天下?!洞髮W》認為,治國平天下應以德為本?!吨杏埂窂娬{“誠”,認為“誠”是實現(xiàn)“中庸之道”的關鍵。
可以說,最早提出“中庸”概念的是孔子。孔子“中庸”思想的本意是:“去其兩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選擇正確的道路。它體現(xiàn)的是端莊沉穩(wěn)、守善持中的博大氣魄,寬廣胸襟,和“一以貫之”的堅定信念,是具有永久的真理性和現(xiàn)實主義的偉大思想。大學中庸之道,是修身成功之道,亦是企業(yè)管理之道。中庸,是一種實效智慧,一門領導藝術。甚至被高度評價為“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于密”,仔細品味,受益終身。
然而五千五百年后的今天,新興人類們更多的賦予了這個詞語以貶義。“中庸之道害我們國人不淺。”“世風日下,中庸橫行。”諸如此句不絕于耳。中庸之道成了老好好、無原則、無主見和隨波逐流的代名詞,實在是我們的先人所沒有想到的。這恐怕與我們這些年來,忙于學習、引進西方的大師圣經(jīng),而對先人的大智慧缺乏了解有關。
動物的本性都是自私的、貪婪的,而且天生具有獨占、壟斷的欲望。在圈養(yǎng)的兩只豬中,其中強勢的那只豬總是四足霸占在食槽之中,不讓弱勢的那只豬公平進食。當那只弱勢豬在食槽旁邊怯怯地偷吃幾口時,那只強勢豬還會不斷用嘴叼他,用頭撞他,總之不斷以武力壓倒對方。這只豬壟斷資源的欲望十分強烈,毫無中庸之意。
人作為動物的一種,在生命意志的自私性、壟斷欲等等方面,跟其他動物并無區(qū)別。雖然人類在滿足欲望、攫取利益的時候更加注重跟環(huán)境的協(xié)調,但是以自我利益為中心的特征與其他動物一樣明顯。即使在某人很謙讓、很中庸的時候,也應該看到這并不是他的本性,而是被相應的環(huán)境逼出來的。
可見中庸不是一種道德品質,而是一種調節(jié)自私本能、更加低成本地捍衛(wèi)自己長遠利益的智慧。如果走極端不需要付出高成本、高代價,那么沒有哪個群體愿意中庸。如果某個群體不愿意為長遠利益克服自己的自私本能、適當放棄一點眼前利益,那么這個群體也就不會奉行中庸之道。
很多跨國企業(yè)的西方領導者到了中國之后感到很困惑:當他們延續(xù)西方領導模式的時候,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問題,發(fā)現(xiàn)——僅僅簡單復制西方最佳領導行為在中國是行不通的。他們究竟應該怎樣“本土化”?此外,中國的領導者到底跟他們有什么不一樣?筆者所找到的答案是,中國領導者與眾不同的地方是———中庸。
作為領導,在工作中處處做到以人為本,處事盡可能不過分,也不能不及,拿捏好分寸,從而形成一股凝聚力、向心力。
“和為貴”的為官原則,“立中不倚”的服人方法,“和而不同”的用人尺度,“志同道合”的共創(chuàng)精神,“言而有信”的口才技巧,“預則立”的遠見意識,“慎獨中正”的魅力修養(yǎng)。構建和諧社會,每個團隊、每個組織的領導都應該確立“和為貴”的為官原則。
《南華經(jīng)》中說:“庸就能用,用就能通,通就能得。”國學大師林語堂說:“我像所有中國人一樣,相信中庸之道。”并且在一九三七年出版的《生活的藝術》中,林語堂還把“中庸生活”作為一種“生活的最高典型”而大加稱贊。他說:“這種學說,就是指一種介于兩個極端之間的那一種有條不紊的生活——酌乎其中學說,這種中庸精神,在動作和靜止之間找到了一種完全的均衡。”
儒家早已提出,領導者首先“動之以情”,然后“曉之以理”,情理相容,才能得人心,合民意。“法”當然重要,現(xiàn)在我國正在大力建設法制社會,但在人情上說得過去的“法”,人們才比較容易接受。儒家并不排斥“法”,社會的分工等級,必然形成內在的約束機制,在一個團隊內部,制度是存在的,但如果要更穩(wěn)健地發(fā)展,僅停留在“法”上顯然是不夠的。法是誰制定的?人,即統(tǒng)治者,或領導者,而制法的人的個人行為雖有合法的前提,但并不一定就能起到積極的作用。所以,領導工作既需要“法”的保障,更需要“厚德載物”的精神動力。
作為領導,除了要處理“情、理、法”的關系,還要處理“責、權、利”的關系。首先說“權”,權是權力,是權變,只有手上掌握權力的人才更易于權變,善于變通。權變是為了避害就利,這就不能不涉及到“利”,關于用權力來為誰謀利的問題,孔子認為,按照利益來行事,會多招怨恨。利益關系是最難處理的,以致儒家“羞于言利”,但值得注意的是,孔子重義輕禮,并不是對老百姓而言,而是對君子而言的,這些君子是為政者,或準備進入政壇的人,包括他的學生。
“政者,正也。”為官者最大的考驗就是利益的考驗,所以一定要“義勝利”,而不應“利勝義”。擺正了利益關系,才能真正擔負起領導責任,否則是很難的,因為利會改變一個人的心態(tài),改變一個人的行為。這就是為什么孔子感嘆“人才難得”了。有知識、有才能的人很多,而能掌握“中庸”的人很少,不是權力欲過盛,就是過于追求個人的利益。什么是“責”?權力本身就是責任。如果這話不正確的話,那么用人授權也就太容易了。
筆者認為,領導的行為還涉及三個字:“言、行、品。”這三點其實是在情、理、法和責、權、利中體現(xiàn)出來的??鬃与m然肯定“訥于言而敏于行”,但他自己卻是個善于說話和論辯的人,無非強調說得巧妙和精到,做到“言而有信”這正是好口才的最高境界:以最少的語言取得最大的實效。
慎言,不等于不言。孟子是雄辯家,荀子也是善于演說的人,傳道、授業(yè)、解惑,歷來儒者無不在磨煉自己的一張嘴皮子。作為領導,好口才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文化多元的今天,你如果不善于利用自己的口才推行施政或管理理念,是很難讓人信服的,你也就無法站住腳。但說得好不等于干得好,領導的“行”比“言”更重要。“行”的內容是很多的,落實到管理工作上,領導的行為應透著一種“遠見”意識,慎行,就是要求不亂來,要“三思而后行”。領導的行為事關團隊的切身利益,把大家?guī)У绞裁吹胤剑悄芰Φ臋z驗,也是修養(yǎng)的檢驗,所以,一個具有個人魅力的領導,他是注重自己的“品”的;品行,品與行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說了這些,無不歸結為一個字“和”。君子以和為貴,和氣方能生財??梢哉f,“和”的著眼點在于社會乃至團隊的穩(wěn)定與協(xié)調,要求人們能夠傾力合作、精誠團結。
對于一個團隊、集體或組織來說,只要上下戮力同心,事業(yè)自然就會興旺發(fā)達;內部避免過激或對抗行為,減少人際摩擦與內耗,這樣就更有競爭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中庸之道,是手持兩端,不偏不倚。不偏的前提是把握兩端,既不激進也不保守,多一分則長少一分則短,不多不少正好恰好??鬃拥闹杏顾枷耄衅鋰烂艿膬仍谶壿嫞?ldquo;尚中”是中庸的邏輯起點,“時中”是中庸的內在本質,“中正”是中庸的規(guī)范準則,“中和”是中庸的理想目標。“尚中”的基本內涵是“無過無不及”,“時中”的基本內涵是“無可無不可”,“中正”的基本內涵是“禮義”,“中和”的基本內涵是天人和諧之美。具體來說,我們的領導者應該從中庸思想中借鑒如下幾點——
1、尚中——不偏不倚的平常心
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又給《四書。中庸》加注說:“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平常也。”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就是既不要走極端,不要過頭,也不要欠缺,不要不及。庸,就是保持一顆平常心。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個度,這個度就是“中”,就是貧窮也不要心浮氣躁,富貴也不能為富不仁;就是做下屬不要低三下四,為上級不要專橫跋扈;就是成功時不要得意忘形,失敗時不要心灰意冷。聯(lián)系我們目前浮躁的現(xiàn)實社會,難道我們不需要這樣的“中”嗎?
2、時中——審時度勢,與時偕行
“與時偕行”,“動靜不失其時”,就是“時中”。“時中”要求人們要關注時間的變化所帶來的各種變化,對變化有清醒的觀察、了解和認識,并據(jù)此設計自己的應對策略,此所謂“變通者,趣時者也”。能趨時變通,即是“識時務”,而“識時務者為俊杰。”“時中”的理念要求我們在時刻注視和觀察客觀世界變化的同時,以變應變,以變制變,隨需應變,變中求生,變中求勝。而不能采取“鴕鳥政策”,對外界的變化不問不問,結果只能是自取滅亡。
3、中正——恪守規(guī)范,正心正身
孔子說:“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就是說,過分恭敬,而不約之以禮,就未免勞倦;過分謹慎,而不約之以禮,就難免流于膽怯懦弱;過分敢作敢為,而不約之以禮,就難免盲動闖禍;過分直率,而不約之以禮,就難免尖酸刻薄。恭敬、謹慎、勇敢、直率,本來都屬于人的好品德,但孔子認為,如果發(fā)揮不當,或不用禮來約束,其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很明顯,在這里,“禮”是成就人之恭、慎、勇、直四德而使之適中的規(guī)范原則,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和職場規(guī)則。同時,孔子很強調“正”,如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正”,就是名正言順,以身作則,不越位,不缺位,不錯位,對于我們現(xiàn)今的職場人士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
4、中和——求同存異,和而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就是求同存異,恰到好處。
孔子說:“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這是孔子評論鄭國著名政治家子產(chǎn)的“臨終遺言”時所說的一段話。據(jù)《左傳》記載,子產(chǎn)臨死前,曾告訴他的接班人子大叔說,為政的關鍵,在于針對不同的對象,或寬或猛,寬猛適中??鬃臃Q這種寬猛相濟所達到的適中狀態(tài)為“和”。
5、控制情緒,和諧共贏——小不忍則亂大謀
“喜怒哀樂之末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人們的喜怒哀樂沒有表現(xiàn)出來,這叫做“中”,表露出來但符合常理,這叫做“和”。“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共同遵循的道理。到達了“中和”,天地便在自己的位置上運動了,而萬物都開始生長發(fā)育了。
為人處世的過程中,作為履行職業(yè)責任的職業(yè)人,在一些特殊場合和一些特殊的人與事上,必須做到隱忍不發(fā),含而不露,喜形不能于色,慍怒不能于外。否則,小不忍則亂大謀,不僅可能會禍及公司的重大利益,也可能會危及自己的職業(yè)生涯和錦繡前程。
曾國藩的“忍”功世人皆知。“吾服官多年,亦常在耐勞忍氣四字上做工夫也”,這是他的心得。在收斂低調中做人,在挫折屈辱中做事,在巧與周旋中攀升,“讓一讓,六尺巷”,退一步海闊天空,大丈夫能忍難忍之事,這就是曾國藩。他的一生有起有落、有榮有辱,由于他總能啟動自身的平抑機能,在高潮時削去波峰,在低潮時填平谷底,所以,在勾心斗角的險惡官場環(huán)境中,他雖然沒有耀眼的精彩,卻留下了人生的絢爛。
6、學、問、思、辨、行——職業(yè)成功的五步驟
《中庸》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提出了學、問、思、辨、行五字,而且分別提出學必博、問必審、思必慎、辨必明、行必篤的要求。審、慎、篤是個態(tài)度問題,只要認真、刻苦,也就不難做到。但博學和明辨不光是態(tài)度,主要是個下功夫的問題了,所以《中庸》說:“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就是說,別人下一個功夫,你下上百個功夫,別人下十個功夫,你下上千個功夫,盡管人的資質,體力是不一樣的,有強有弱,但有了這種“己百己千”的精神,也就功到自然成了。
7、擇善固執(zhí),金石為開——“誠”的修煉過程
《中庸》說:“誠之者,擇善而固執(zhí)之者也。”于是,“擇善固執(zhí)”一詞成為儒家的處世原則。但是,有些人誤會了“固執(zhí)”的意思,以為那是頑固而不知變通;同時又以為“擇善”是選擇自己所認定的善,由此形成封閉而自大的心態(tài)。事實上,“擇善”需要靈活的智能,“固執(zhí)”有賴過人的勇氣。智能加上勇氣,同時還以“仁義”為其核心,然后才有可能走向至善的境界。
作為職業(yè)領導者要講究“擇善固執(zhí)”和“從善如流”的領導藝術。所謂“擇善固執(zhí)”,就是堅持正確原則和價值觀不放棄,它是圣人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也是真知睿智的勇氣。所謂“從善如流”,就是指待人虛懷若谷,善于聽取各方意見,并及時消化。領導若無“擇善固執(zhí)”,決策必將動搖不定,前瞻后顧;領導若無“從善如流”,處事必將執(zhí)迷不悟,剛愎自用。
總之,對于領導者來說,中庸之道是一種精深的生存智慧和生命境界。中庸和諧,是一種智慧的提升,是一門精湛的領導藝術。作為領導者,無論決策、用人、授權,還是談判、溝通與激勵,都要“致中和”,善于“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即把左右兩個極端把握住,平衡各種力量、各種傾向,作出恰當?shù)膬?yōu)化選擇。
相關內訓課程推薦:
《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技術》培訓講師:王明基
《卓越經(jīng)理人的七個習慣》培訓講師:袁宇杰
小編推薦:
領導力的20個盲點
企業(yè)家精神的六個維度
- 1領導藝術的本質特征
- 2領導力技巧在工作中的應用得心應手嗎
- 3企業(yè)法律風險,且聽且防范--2014年浙江省HR精英俱樂部沙龍第八十三期
- 4商務禮儀:新人五大禮儀
- 5職業(yè)素養(yǎng),從現(xiàn)在開始
- 6提升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
- 7細數(shù)職場“插班”方式
- 8不可不知的職業(yè)素養(yǎng)
- 9關于晉升管理者該知道的5個要點
- 10成功的職場人有哪些習慣
- 11領導魅力和管理職責的區(qū)別在哪里?
- 12如何改善執(zhí)行力
- 13用這7種方法和員工拉近距離
- 14領導力開發(fā)的開始
- 15領導力培訓應該怎樣進行才能達到效果
- 16執(zhí)行是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
- 17銷售工作人員如何玩轉殘酷的職場
- 18低學歷者的成功之道
- 19提高領導能力的方式方法
- 20笑傲職場的三大黃金社交法則
- 21職場面試六大禁忌
- 22如何進行職業(yè)規(guī)劃
- 23職業(yè)素養(yǎng):成就自己善待他人
- 24哪些不良心態(tài)影響了我們的生活?
- 25職場女性保持富有8種素質
- 26打造“言行一致”的職場文化
- 27解讀普通人如何實現(xiàn)個人戰(zhàn)略規(guī)劃
- 28領導者克服自身最大弱點的6種方式
- 29執(zhí)行力來自哪里?
- 30企業(yè)管理者的領導力素質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華區(qū)建設南路160號1層9號
重慶公司:重慶市江北區(qū)紅旗河溝華創(chuàng)商務大廈18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