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jiān)理公司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企業(yè)管理系統(tǒng) | OA系統(tǒng) | ERP系統(tǒng) | 造價咨詢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設計管理系統(tǒng) | 簽約案例 | 購買價格 | 在線試用 | 手機APP | 產品資料
X 關閉

周燕珉:老年建筑是一門精細活

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摘要:周燕珉是清華建筑系教授,住宅精細化設計、老年建筑領域的權威專家。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她就研究專門面向老年人的住宅設計。

周燕珉

人物簡介

周燕珉,生于1957年。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研究方向為老年建筑與居住建筑。

“還需要拍照片嗎?我可以給你們雜志提供照片。”對周燕珉的采訪完畢,她略帶猶疑地對環(huán)球人物雜志記者說。她站到辦公室門口的穿衣鏡前,抹了抹頭發(fā),整了整衣領:“沒好好收拾,亂糟糟的。”鏡中的她,身材高挑,穿著一件黃色及膝的大衣,頸上搭配著一條真絲圍巾,光滑的緞面襯托著精致的妝容,盤起的頭發(fā)顯得整齊干練,絲毫沒有她口中形容的“亂糟糟”。

周燕珉是清華建筑系教授,住宅精細化設計、老年建筑領域的權威專家。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她就研究專門面向老年人的住宅設計。“不要理所當然地認為‘老年人’加‘建筑’就等于老年建筑。養(yǎng)老住宅的設計需要對我國老齡化社會有深切的把握,對老年人生理、心理及生活習慣做科學研究。”她對記者說。

“不論工作還是生活,周老師都一絲不茍。”周燕珉建筑工作室的成員小姜說,“設計圖紙一遍又一遍地改,開發(fā)商都很認可了,但周老師還要求拿回來再改。她是個不折不扣的完美主義者!”

不做博眼球的設計

“到2050年,每3個人里面就有一個老年人,到時候每個家庭都想雇個保姆來專門伺候老人,恐怕不那么現(xiàn)實,因為整個社會沒有足夠數(shù)量的年輕人。” 周燕珉向記者描繪了老齡化社會的圖景,在“老齡化”不可逆轉的大背景下,“老年建筑”越來越具有現(xiàn)實的迫切性。

說到老年建筑,很多人自然想到的是養(yǎng)老院,而周燕珉向記者介紹,政策上將來的養(yǎng)老大致將采取“9073”模式,即90%的老年人通過家庭照顧養(yǎng)老,7%的老年人通過社區(qū)養(yǎng)老,只有3%的老年人入住養(yǎng)老院。

從養(yǎng)老機構到普通住宅,小到家中的廚衛(wèi)設計、裝修和整體的布局,大到整個社區(qū)規(guī)劃、公共設施的設計和改造,都是周燕珉的工作范圍。和那些追求個性、創(chuàng)意的建筑設計師不同,周燕珉更偏重安全性和實用性。

她說:“老年建筑并不是一個為了博眼球的設計。”在研究老年人的戶外活動空間設計時,她主張將座椅設計為圍合的“L”形,這樣利于老人面對面的交流;又如在跳舞場地周邊設置觀看座椅,既能滿足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看熱鬧”的需求,也能對跳舞的人產生一種積極的心理影響。

在老年人的家裝設計上,她強調“四通一平”——視線通、光線通、路線通、聲音通,地面平。她自己為父母打造的一個二居室就頗費了一番心思。一進門的墻上,她安裝了一面鏡子,“這樣有人進門的時候,坐在客廳看電視的老人不必起身,透過鏡子就可以看到來人”。她將進門的鞋柜做得高一些,坐便器旁設置扶手……在老兩口各自房間之間的墻面上做了一個小窗戶,一旦出現(xiàn)什么情況對方就能及時知道。

“老年建筑的設計并不復雜,關鍵看你用不用心。”

住宅的精細化與無障礙

對老年建筑的研究要追溯到周燕珉在日本生活的7年。1988年,她從清華大學建筑系獲得碩士學位后,和丈夫一起遠赴日本。在日本的生活經歷令她深有感悟。“日本的住宅不大,但技術及工業(yè)化水平高,在人性化的細部設計上,考慮得特別周到。不止對老人,很多空間、設施對于所有人來說都是無障礙的。”

周燕珉的孩子在日本出生,當時她一個人帶著小孩,可以很方便地出去購物、買菜。日本的公共場合,都有母嬰室,在那兒給小孩喂奶、換尿布絲毫沒有問題。1995年帶著孩子回國,到了中國機場,想要上個廁所卻把她給難住了。“在日本,廁所都有個小座,把孩子擱上面就行了,這些早已普及。而直到現(xiàn)在,我們的某些地方才剛剛有這些東西。”

這些促使了她對住宅精細化、無障礙方面的研究。先從廚房、衛(wèi)生間開始,慢慢擴展到對住宅整體的規(guī)劃和公共空間的設計。她尤其關注老年人、殘障人士,甚至失智群體。周燕珉相信,一個社會對這些弱勢群體的重視和關心程度,體現(xiàn)了這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剛回國的那些年,周燕珉提倡的人性化、精細化的設計理念沒有受到重視。在住宅設計上,當時的流行之風是做得漂亮、氣派、豪華;但同時又做得粗糙,人性化程度差。到近些年,住宅設計才逐漸走向成熟。

身處行業(yè)前沿的周燕珉切身感受到了這些變化。除了做研究,近些年,越來越多的政府工程、商業(yè)項目找到她,她還參與到政府關于老年地產多項政策和規(guī)劃的制定。市場需求凸顯,許多地方需要蓋老年建筑,但不知道怎么做,她說:“要趕緊把研究做出來,讓大家都了解要領。建筑是百年大計,蓋出來后出現(xiàn)錯誤是很大的麻煩。”

設計師一定是社會工作者

“作為建筑設計師,一定先是一名社會工作者。”她說。在主持設計政府的援藏項目——拉薩城關區(qū)社會福利院時,她多次到當?shù)乜疾?,關注當?shù)夭孛竦纳盍晳T和家中陳設,與當?shù)厝松钊虢涣鳌?ldquo;居住建筑是一個很深的領域,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美學和民俗傳統(tǒng)等,在住宅中都會有所反映。”

在最終的福利院建設中,她充分考慮到這些因素:為滿足當?shù)乩先讼矚g曬太陽的習慣,她在設計中增大了每個房間的窗戶,還設置了多個露臺和開敞式的廊道;考慮到藏族的傳統(tǒng)信仰,她專門留出墻面,以方便老人們在房間內供奉佛像……高原反應令她大病一場,但最終,一座外觀漂亮、設計人性化的養(yǎng)老院成為了當?shù)貥藯U。

在周燕珉工作室,調研就是日常工作之一。每個人都要去老人設施“蹲點”:最常見的,是到某個老人院的護理站待上一天,觀察并記錄下老人們如何在這里匯聚、交流,有時,他們夜里干脆在老人院住下,了解晚間工作人員是怎樣查房,每晚查多少次,從這頭到那頭要走多少米,費多少時間,等等。“根據(jù)這些情況,我們在建筑設計方面,就會考慮到服務站放在什么地方最合理;醫(yī)療設備的倉庫放在哪兒,工作人員才能快速拿到需要的東西,為老人有效地服務。”

深入到生活的細部,在生活中捕捉工作的靈感,在工作中體驗生活的樂趣,多年來這已經成為了周燕珉的生活方式。她經常帶著學生深入普通家庭,觀察人們的日常生活,拍照、統(tǒng)計、分析。幾乎每一個她帶過的學生都會記得她的話:“設計不光是什么材料、色彩搭配等問題,而要對生活充分重視,對人本身足夠了解。”

在周燕珉看來,設計師從來就不是一個脫離群眾的職業(yè),更不是什么精英職業(yè),“要干好這行,想的都是瑣碎的事,做的都是要走心的活”。

發(fā)布:2007-11-10 13:49    編輯:泛普軟件 · xiaona    [打印此頁]    [關閉]
相關文章:
相關系統(tǒng)
聯(lián)系方式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華區(qū)建設南路160號1層9號

重慶公司:重慶市江北區(qū)紅旗河溝華創(chuàng)商務大廈18樓

咨詢:400-8352-114

加微信,免費獲取試用系統(tǒng)

QQ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