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工程項目OA系統(tǒng) > 房地產OA系統(tǒng) > 相關系統(tǒng) > 房地產項目管理軟件
唐曉峰:如何解決北京的“首都病”?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作為國家政治、科技、文化、信息的中心,社會資源高度集中,因為首都的吸引力而招致眾多人口,也導致了北京“城市病”的凸顯。如何解決,成了一個問題。2014年初,國家提出了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戰(zhàn)略,其中,首都功能疏解即是題中之義。近日,北京市政府東遷通州以及其他一些傳言風起,又一次引發(fā)人們熱議。
首都,相較于一般城市,其特殊之處在哪?北京城作為元明清王朝的都城,至今已有幾百年的首都經驗,那么,歷史上北京城是否面臨此類問題,又是如何解決的?歷史經驗對于今天的城市發(fā)展困局是否有借鑒意義?就相關問題,我們采訪了北京大學城市與環(huán)境學院唐曉峰教授。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huán)境學院教授 唐曉峰
唐曉峰教授多年從事歷史人文地理研究,談及此事,他首先表明,對于傳聞,不便評論。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確定之事,可以作為討論的議題。
一般來說,首都城市不可避免地存在非首都功能,但占多大比例是有差別的,這影響到城市管理體制的設定。
在中國古代都城中,非首都功能的東西比現在少得多,越早的都城,非首都功能的東西越少,城里可以說是大朝廷,小社會,像秦咸陽、漢長安,城市主體就是大型宮殿,所以對都城的管理,主要是朝廷的事。長安城初期的建設就是蕭何主持的。到了后代,雖然居民區(qū)在京城中占的空間逐漸擴大,需要有基層衙門,但朝廷仍然參與城市的直接管理。清代的北京城,管理者有步軍統(tǒng)領、五城御史、順天府尹,前兩個都是朝廷大員,順天府尹雖然是“地方官”,但級別比一般的府尹高二、三級。順天府是“京府”,其所轄的大興、宛平是“京縣”,還是有很強的首都色彩。
首都城市的歷史發(fā)展,有一個特點,其表現就是非首都職能部分的增加,比如老北京天橋一帶的發(fā)展。在首都城市向城市大社會發(fā)展的趨勢中,城市的首都職能與非首都職能的差異,或者說矛盾,也就越來越明顯。那么,一個獨立的首都特區(qū),比如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qū),是否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唐教授說,“其實,也一樣,照樣存在兩種不同利益的矛盾。曾經有一個華盛頓市長,因為不滿于聯(lián)邦政府的一項法案,認為它侵犯了華盛頓市的利益,所以帶頭去游行,向國會抗議,結果因為游行堵塞了大街,妨礙了交通,居然被抓了起來。”
又有朝廷官員,又有地方官,中國古代都城的管理常常是這樣,二者在市政管理方面的界限并不清晰。像今天這樣明確、利落的“北京市政府”的概念是晚近才出現的,古代并沒有如此清晰的劃分。
那么,在近代城市化進程中,脫離“國都”色彩之外的“北京市”,這樣一個城市管理色彩濃重的“市政府”是如何產生的?
唐曉峰教授介紹說,北京“市政府”的雛形是從“巡警”機構中慢慢發(fā)展出來的,最初以維持治安為主要職責,這出現在清末民初。
清朝后期,北京城變得十分復雜,而朝廷能力漸弱,城市管理幾乎癱瘓。有個美國人到北京看到了臟亂的樣子,感到奇怪,“這難道就是永樂帝和乾隆帝的偉大的京師嗎?”看過清末北京照片的人都會納悶,怎么城市的街道坑坑洼洼,那么糟糕?
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國都淪陷,事平之后,清廷開始自我革新,實行“新政”。北京的近代管理體制也由此開啟。由于當時北京城內百業(yè)雜處、秩序混亂,傳統(tǒng)體制下的城市管理模式無法適用。出于維護城市治安的考慮,清廷于1902年陸續(xù)裁撤五城御史衙門,仿照西方警政制度,籌辦了“工巡總局”,一方面負責城市治安,另一方面也承擔城市建設和管理的諸多職能,比如交通管理、公共衛(wèi)生、社會救濟等。
1905年,清政府接受袁世凱的奏議,設立“巡警部”,接管了工巡總局,不久,又更名為“巡警總廳”,其職能不僅是京師內外城的警務,同時也包括了市政、交通、工商業(yè)管理、社會救濟等城市建設和公共管理職能。到了民國初年,巡警總廳又改建為京師警察廳,隸屬內務部,依然行使原有的城市管理職能。1914年,在內務總長朱啟鈐倡議下,成立京都市政公所,才將京師警察廳的城市管理職能剝離出來,由市政公所行使這些職能。市政公所的成立是北京歷史上極為重要的體制性變革,它可以說是北京市政府的前身。
首都,畢竟不是一個純粹的官員社會,它有百姓社區(qū)、各色實業(yè),也有一個世俗平民社會,當然需要一套獨立的工作體制進行組織管理。1928年,北京改稱北平,成立北平特別市。當然,此時首都已經不在這里,情形完全不一樣了。
Q:今天北京市政府已經很成熟了,那么,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意義何在,這個問題又是怎樣產生的呢?
唐曉峰:雖然說非首都功能的出現與發(fā)展是必然的,但北京顯然是弄過了頭。要說原因,除了這幾十年出乎意料的大發(fā)展所形成的時代原因之外,我覺得還有深遠的文化原因、傳統(tǒng)思想的原因。這牽涉到首都的概念。
我們講首都是“首善”之地,就是最好的意思,這是傳統(tǒng)的概念,一般說說沒問題。但很容易順此得出一類觀念:一切最好的東西都要放在北京。所有事業(yè)的總指揮部都要設在北京,北京是全社會的制高點,站在北京可以藐視全國,到了北京才能證明你的最終成功。北京不會接受“第二”,它集中了 “最好”“最大”“最權威”的東西,這就是首都北京的概念。用古人的話說,是“眾星拱極”。用今人的話說,是“全國人民都仰望著你啊,北京!”
于是,官員仰望北京,學子仰望北京,藝術家仰望北京,商人仰望北京,煤老板仰望北京,甚至許多乞丐也仰望北京。從政治上說,這是好事,如果這些觀念只保留在思想領域,不會有問題??蛇@些年來,思想變行動,用各種辦法進京的人形成了浩浩蕩蕩的大軍,現在的北京街頭,很難聽到北京話了。北京城真是受不了了,她的接待能力是有限的。
在很多國家,首都并沒有這么大的聚集性,有一個原因是觀念不同。以美國舉例,美國最好的大學不在華盛頓,也沒想過要搬到華盛頓去;美國辦了幾次奧運會,沒有一次在首都;總部不在首都的大部門就更多了,在美國辦什么事業(yè),不需要到首都來“借光”,反而獨立找一個地方更有“范兒”。
疏解非首都功能,把一些總部遷到外地,這不是簡單的機構的疏解,也包含首都概念的調整。所有的總部都必須要在首都,過去以為這是屬于首都職能。但現在看起來,這個職能可以疏解。首都功能可以更加集約化。我們不能減小首都在政治上的凝聚力、號召力、指揮力,但在信息、交通現代化的今天,這種凝聚力不必一定要保留在古老的形式上。首都功能集約化,其本質不會改變。
Q:首都各類事業(yè)、實業(yè)的聚集,必然造成人口的聚集。解決北京人口過多的問題,有什么歷史經驗?
唐曉峰:中國歷史上,在王朝的初年,都城人口往往不足,那是戰(zhàn)亂的后果。許多都城在建設之初,為了充實人口,朝廷往往將外地民眾遷到都城,比如明朝就有許多人從山西“大槐樹”下遷徙到北京地區(qū)。而后經過長時間的發(fā)展,首都人口越來越多,朝廷轉而要控制人口。清朝時,北京城就已經存在人口壓力。雍正、乾隆之時,北京城內旗人人口越來越多,所謂“戶口日繁,待食者眾,無余財給之,京師亦無余地處之。”城里已經沒有更多的地方供其居住,而且他們耗費的物資也越來越多。于是,朝廷開始讓他們遷往外城、郊區(qū),甚至外地。另一方面,朝廷也在想方設法地控制進京人口,盡量不讓流民進入城中,一旦發(fā)現,就要“逮回原籍”。京城里的人口多是文人、官員、“貿易生理之人”等各類精英。
另外,與現代不同的是,古代朝廷的許多官員,一旦退休,一般不留在京城,老了是要還鄉(xiāng)的。京城不是官員養(yǎng)老的地方。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控制了京城人口的積累。這些都是王朝時代的做法,有其時代背景。
現在北京的問題,直接根源是人口太多,要做的各種疏解,其中主要目標就是要疏散人口。所以,要遷出北京核心區(qū)的主要是那些最容易造成人口擁堵的部門,比如各類批發(fā)市場、勞動密集行業(yè),聽說還有大學、醫(yī)院等等。醫(yī)院本來不是人口大戶,但我們的醫(yī)院,因為各種原因,成了人口十分擁堵的地方。我見過北醫(yī)三院和兒童醫(yī)院的情景,真可以說是“車?擊,人肩摩”。遷出人口大戶,或者把他們的功能分解一下,比如在北京周邊,甚至全國各地,多建一些好醫(yī)院,才能解決問題。
要把一些單位疏散出去,減少城區(qū)人口,我覺得有兩個難點,或者說要點。一個是如何解決遷出人員的家庭問題,這是人們擔心最多的事情?,F在的家庭成員,很少有在同一個單位工作的,所以一個人遷出去了,其他人怎么辦,是辭職跟著走,還是變?yōu)閮傻丶彝?。這是一個很明顯的問題,我想,有關部門一定是準備了協(xié)調辦法的。
第二個重要問題是,騰出來的地方怎么辦,擴大之后的新的京津冀地區(qū)可以放任人口流入嗎?北京城區(qū)很多部門搬出之后,騰空的大樓做什么用?如果是這撥人搬出去了,那撥人搬進來了,這就沒有意義了。另外,新的京津冀地區(qū)充滿機會,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如果沒有人口控制辦法,過上一些年,是不是會有更大的“漂流”群體形成?大京津冀如何管理?中國人口量巨大,人口壓力會長期存在。顯然,這又需要一輪謹慎的規(guī)劃,制定理性、嚴謹的建設規(guī)范。
現在疏解首都功能,是一項大戰(zhàn)略,其間會有許多復雜的事情要做好,但方向是朝著一個新時代。這件大事做好,我們真是要告別傳統(tǒng)的首都概念了。
- 1王黑龍:在創(chuàng)意過程中適當的游戲心態(tài)是必須的
- 22015年安全工程師考試《安全生產管理知識》練習(5)
- 32015年安全工程師《安全生產法及相關法律知識》試題1
- 4失敗的項目經歷(3)zt
- 5網站項目管理
- 6[湖北]變壓器廠工程創(chuàng)優(yōu)方案(鋼排架結構、魯班獎)
- 72015年安全工程師《安全生產管理知識》(34)
- 8時評:“短命工程”考驗政府規(guī)劃前瞻力
- 9時評:用新型城鎮(zhèn)化釋放經濟增長動力
- 10莊惟敏:避免一個錯誤的開始
- 112015年安全工程師《安全產生技術》練習題(29)
- 12OAD:嫁接“旅游文化”與“建筑設計”滿足高層次文化享受
- 13人的趨利避害的本能
- 14項目經理也是產品經理嗎?
- 15弗萊恩:設計追求穿越感
- 16白宇西:國內極少數建筑師走在柯布的路上
- 17時評:閑置建筑應變身文化資源
- 18分析衛(wèi)浴行業(yè)三大“絆腳石”
- 19時評:奇觀性地標建筑與奇觀城市
- 20爹媽都是結構師,男朋友是建筑師,而我......
- 21胡正春:盡快專項立法挽救珍貴老建筑
- 22[新疆]高層醫(yī)院綜合樓工程創(chuàng)優(yōu)實施方案(創(chuàng)魯班獎)
- 23劉浩林:堅守東方文化的空間導演
- 24甲方、監(jiān)理、總包——工程中的“三國演義”
- 25時評:多元化的建筑材料將成主流趨勢
- 26質量管理:談施工項目質量管理
- 27經典故事:米缸里的老鼠
- 282015年安全工程師考試《案例分析》練習(11)
- 292015年安全工程師考試《管理知識》練習題(23)
- 30質量管理:論工程施工項目的質量管理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華區(qū)建設南路160號1層9號
重慶公司:重慶市江北區(qū)紅旗河溝華創(chuàng)商務大廈18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