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項目管理系統(tǒng) | OA系統(tǒng) | ERP系統(tǒng) | 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 裝飾管理系統(tǒng) | 簽約案例 | 購買價格 | 在線試用 | 手機APP | 產品資料
X 關閉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當前位置:工程項目OA系統(tǒng) > 建筑OA系統(tǒng) >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淺談人工挖孔灌注樁

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淺談人工挖孔灌注樁
工藝流程、質量、安全控制要點、試樁結果
一、 概述
  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樁做基礎,具有機具設備簡單、施工操作方便、占用施工場地小、對周圍建筑物影響小、施工質量可靠、可全面展開施工、縮短工期、造價低等優(yōu)點。因此得到廣泛應用。以我之前所在的實習工地為例,建成和在建的磚混、底框和框架建筑大部分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樁基礎,這主要是該地域的地質條件等因素造成的。人工挖孔灌注樁適用于土質較好、地下水位較低的黏土、亞黏土、含少量砂卵石的黏土層??捎糜诟邔咏ㄖ⒐媒ㄖ?、水工建筑做樁基,作支承、抗滑、擋土之用。對軟土、流砂、地下水位較高、涌水量大的土層不宜采用。
 人工挖孔灌注樁是一種通過人工開挖而形成井筒的灌注樁成孔工藝,適用于旱地或少水且較密實的土質或巖石地層,因其占施工用場地少、成本較低、工藝簡單、易于控制質量且施工時不易產生污染等優(yōu)點而廣泛應用于建筑樁基工程的施工中。
二、 施工工藝
Ⅰ、人工挖孔灌注樁樁孔的施工與質量驗收:
1、 對地質資料、檢驗設備、工藝及施工技術要求是否適宜,樁在施工前,宜進行“試成孔”。
2、根據建設單位測量基準點和測量基線放樣定位,經監(jiān)理復核,用十字交叉法定出孔樁中心。樁位應定位放樣準確,測量基準點應派專人負責保護。
3、當兩樁間距小于4倍樁徑且凈距小于2.5m時,應采用間隔開挖,或停36小時后再挖。
4、第一節(jié)井圈護壁的中心線與設計軸線的偏差不得大于20mm;井圈頂面應比場地高出150~200mm,壁厚比下面井壁厚度增加100~150mm。
5、修筑鋼筋砼井圈護壁應保證:護壁的厚度、配筋、砼強度符合設計要求;上下節(jié)護壁的搭接長度不得小于50mm;每節(jié)護壁在當日施工完畢;護壁模板在24h后拆除;發(fā)現護壁有蜂窩、漏水現象時,應及時補強以防造成質量、安全事故。
6、挖至設計標高時,孔底不應積水,終孔后應清理好護壁上的淤泥和孔底殘渣、排除積水,然后進行隱蔽工程驗收。驗收合格后,應立即封底和灌注樁身砼。
7、成孔的允許偏差:樁徑 ±50mm,垂直度 0.5%,樁位 ±50mm。底部擴大段要按設計挖成圓臺狀,保證擴底尺寸、角度符合設計要求。
8、挖孔樁每天只宜挖一米(根據地質水文情況要嚴格控制開挖深度),挖好后要及時安設護壁模板,并在當天澆注好砼,夜晚則是護壁砼養(yǎng)護時間;在開挖過程中要嚴格控制樁的中心線,以保證樁身尺寸滿足設計要求;孔內排水一般采用明排(不得直接排在施工場地上),如滲水量過大,必須在孔周圍打井點降水;在挖孔到一定深度時,土質情況會發(fā)生變化,會碰到巖層,對于堅硬的巖石,可采用風鎬掘進、或爆破(須專業(yè)人員),如開挖至設計標高仍未碰到巖層,要根據實際情況超挖。
Ⅱ、鋼筋籠的制作與質量驗收:
1、鋼筋進場要驗收,要有質保單,并要求作力學性能試驗和焊接試驗,合格后才能啟用。
   2、焊條要有質保單,型號要與鋼筋的性能相適應。
   3、鋼筋籠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制作加工,主筋位置用鋼筋定位支架控制等分距離。主筋間距允許偏差±10mm;箍筋或螺旋筋間距允許偏差±20mm;鋼筋籠直徑允許偏差±10mm;鋼筋籠長度允許偏差±50mm。
   4、加頸箍宜設在主筋外側,以加強對鋼筋籠的箍子作用,且不會增加施工難度,主筋一般不設彎鉤。
   5、鋼筋籠搬運和吊裝時,應防止變形;安放前需再次檢查孔內的情況,以確定孔內無塌方和沉渣;安放要對準孔位,扶穩(wěn)、 緩慢、順直,盡量避免碰撞孔壁,嚴禁墩籠、扭籠。
   6、注意鋼筋籠的標高,到達設計位置后應采用工藝筋(吊筋、抗浮筋)固定,避免鋼筋籠下沉或受混凝土上浮力的影響而上浮。
   7、鋼筋保護層的厚度為無護壁時70mm、砼護壁時35mm.保護層用水泥砂漿制作,當無砼護壁時嚴禁用粘土磚或短鋼筋頭代替(磚吸水、短鋼筋頭銹蝕后會引起鋼筋籠銹蝕的連鎖反應)。墊塊每1.5-2m一組,每組3個,圓周上相距120°,每組之間呈梅花形布置。保護層的允許偏差為±10mm。
8、當成孔深度與設計深度不同時,鋼筋籠長度也宜隨之變化,但摩擦樁的鋼筋籠長度可不變。
Ⅲ、澆注樁身砼
挖孔達到設計標高后,要及時對成孔的各項數據(樁徑、偏差、樁底滲水量)進行分析,以便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樁身鋼筋籠在預制場地上分段加工,在成孔前就要運至孔邊,安放到位后要及時固定,以防止其上浮;澆注砼前,要安放好溜槽或導管,并再次檢查孔底滲水量,滲水量過大,要采用水下砼澆注,如檢測需要,可埋設聲測管。成樁后盡快灌注混凝土,以避免孔底巖層長期暴露在空氣中而引起承載力發(fā)生變化;
1、檢查成孔質量合格后應盡快灌注砼。在灌注砼前,應進行清孔工作,要求孔壁、孔底必須清理干凈,孔底無浮渣,孔壁無松動。
  2、當有地下水而滲水量不大時,則應抽除孔內積水后,用溜槽法灌注砼,槽底末端離孔底高度不宜大于2m,。砼宜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振實。如果滲水量過大,積水過多無法排干,則應用導管法進行水下砼灌注,孔底沉渣厚度應符合端承樁50mm、摩擦端承樁和端承摩擦樁100mm、摩擦樁300mm。
  3、砼的粗骨料可選用碎石或卵石,其最大粒徑不宜大于50mm,并不大于主筋凈距的1/3。
4、砼坍落度不宜過大,以6-12cm(干灌)為宜,每50cm為一層及時振搗,砼灌注時要保證其連續(xù)性。砼如有離析現象嚴禁灌入樁孔。
5、注意樁頂砼的標高,應適當超出設計標高(50cm),以保證在鑿除浮漿層后,樁頭進入承臺內50~100mm.
  6、樁身砼必須留有試件,對直徑大于1m的樁,每根樁應有1組試塊,且每100m3砼及每個灌注臺班不得少于1組,每組3件,試件的制作必須客觀真實。
  7、氣溫高于30℃時注意緩凝,氣溫低于0℃時注意抗凍。
三、收集資料
   在正式施工前應具備必要的下列工程資料:
(1)建筑物場地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和必要的水位地質資料;
(2)樁基施工圖及圖紙會審紀要;
(3)建筑場地和鄰近區(qū)域的地下管線(管道、電纜)資料;
(4)主要施工機械及其配套設備的技術性能資料;
(5)樁基的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6)重大質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7)鋼筋、砼等原材料的質檢報告;
(8)人員資質報審;
(9)測量放樣計算書;
四、施工前質量管理措施
(1) 施工平面圖上應標明樁位、編號、施工順序、水電線路和臨時設施的位置;
(2) 制定施工作業(yè)計劃和勞動力組織計劃;
(3) 制定機械設備、工具、材料供應計劃;
(4) 制定季節(jié)性(冬、雨季)施工的技術措施;
(5) 制定質量、安全事故應急措施;
(6) 做好質量、安全技術交底。
五、安全措施
     人工挖孔灌注樁應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1)人工挖孔灌注樁施工的重要因素是安全控制,本工藝施工操作面小、挖孔深度深、不確定因素多、地下水位和惡劣的天氣環(huán)境等等因素都會嚴重影響到挖孔樁施工的安全,因此安全控制是重中之重;
(2)在開挖前,孔周圍要用護欄隔離好,施工時孔口邊緣不能擺放尖銳的施工用具,孔口處根據現場條件要安放安全網,防止物體落入孔底,如不施工時,護欄要封閉,要將孔口用蓋板蓋好;
(3)挖孔時因孔內潮濕,照明燈電壓不能超過36伏在手動葫蘆運渣及吊運護壁模板時,孔上和孔內的施工人員要保持密切聯系、精神要高度集中,孔口操作人員一定要將安全帶與護欄連接,以防止跌入孔中;
(4)挖孔到一定深度時,要經常探測孔底氧氣含量及是否有有毒氣體,如氧氣含量過低或存在有毒氣體,要在施工前進行通風換氣;
(5)在排水時,孔底不能有操作人員,如孔底滲水量過大,要停止施工,及時采用井點降水,如碰到流沙等不良地質情況要另行處理,如遇上惡劣天氣,要停止施工。
六、成樁質量檢驗
1、砼試塊強度的質量檢驗和樁身動檢,樁身動檢包括強應變和弱應變,可測出樁長、縮徑、擴徑、斷樁及可估算出砼強度,質量檢驗和樁身動檢必須合格。
2、建議有條件的按1~2%抽樣,按慢速維持荷載法做豎向靜荷載試驗,必須滿足設計要求。
3、要及時跟蹤檢驗,及時評定質量結果。
  人工挖孔灌注樁施工中的關鍵是安全和質量控制,現場施工操作人員如能按照程序認真執(zhí)行;相互之間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就能確保工程的安全與質量。
 

發(fā)布:2007-07-27 16:00    編輯:泛普軟件 · xiaona    [打印此頁]    [關閉]
相關文章:

泛普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軟件其他應用

項目管理工具 禪道項目管理軟件 夢龍項目管理軟件 微軟項目管理軟件 裝飾管理系統(tǒng) 裝修預算軟件 項目計劃軟件 項目進度管理軟件 軟件項目管理工具 材料管理軟件 工程項目管理軟件系統(tǒng) 項目管理系統(tǒng) 施工管理軟件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工程管理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