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項目管理系統(tǒng) | OA系統(tǒng) | ERP系統(tǒng) | 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 裝飾管理系統(tǒng) | 簽約案例 | 購買價格 | 在線試用 | 手機APP | 產(chǎn)品資料
X 關閉

注冊消防工程師考試題庫(十七)

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內(nèi)容摘要:1801)高層建筑裙房與其他耐火等級為四級的民用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應不小于_________(C)A:14mB:11mC:9mD:6m1802)兩座高層建筑或高層建筑與不低于二級耐火等級的單層、多層民用建筑相鄰,當較高一面外墻為防火墻或比相鄰較低一座建筑屋面高_______及以下...

1801)高層建筑裙房與其他耐火等級為四級的民用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應不小于_________ (C)

A: 14m

B:11m

C: 9m

D: 6m

1802)兩座高層建筑或高層建筑與不低于二級耐火等級的單層、多層民用建筑相鄰,當較高一面外墻為防火墻或比相鄰較低一座建筑屋面高_______及以下范圍內(nèi)的墻為不開設門、窗洞口的防火墻時,其防火間距可不限。(A)

A: 15m

B:11m

C: 9m

D: 6m

1803)兩座高層建筑或高層建筑與不低于二級耐火等級的單層、多層民用建筑相鄰,當較低一座的屋頂不設天窗、屋頂承重構件的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且相鄰較低一面外墻為防火墻時,其防火間距可適當減小,但不宜小于_______。(C)

A: 9m

B:6m

C: 4m

D: 2m

1804)兩座高層建筑或高層建筑與不低于二級耐火等級的單層、多層民用建筑相鄰,當相鄰較高一面外墻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墻上開口部位設有甲級防火門、窗或防火卷簾時,其防火間距可適當減小,但不宜小于_______。(C)

A: 9m

B:6m

C: 4m

D: 2m

1805)高層建筑與小型甲、乙、丙類液體儲罐的最小防火間距,不應小于_________ (B)

A: 40m

B:35m

C: 25m

D: 13m

1806)高層建筑裙房與小型甲、乙、丙類液體儲罐的最小防火間距,不應小于_________ (C)

A: 40m

B:35m

C: 30m

D: 13m

1807)高層建筑與可燃氣體儲罐的最小防火間距,不應小于_________ (C)

A: 40m

B:35m

C: 30m

D: 13m

1808)高層建筑裙房與可燃氣體儲罐的最小防火間距,不應小于_________ (B)

A: 30m

B:25m

C: 15m

D: 13m

1809)高層建筑與化學易燃物品庫房的最小防火間距,不應小于_________(C)

A: 40m

B:35m

C: 30m

D: 13m

1810)高層建筑裙房與化學易燃物品庫房的最小防火間距,不應小于_________ (B)

A: 30m

B:25m

C: 15m

D: 13m

1811)高層醫(yī)院等的液氧儲罐總容量不超過_______時,儲罐間可一面貼鄰所屬高層建筑外墻建造,但應采用防火墻隔開,并應設直通室外的出口。(C)

A: 9.00m3

B:6.00m3

C: 3.00m3

D: 1.00m3

1812)一類高層建筑與耐火等級為一、二級的丙類廠(庫)房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應不小于_________ (B)

A: 25m

B:20m

C: 15m

D: 10m

1813)一類高層建筑裙房與耐火等級為一、二級的丙類廠(庫)房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應不小于_________ (C)

A: 25m

B:20m

C: 15m

D: 10m

1814)二類高層建筑與耐火等級為一、二級的丙類廠(庫)房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應不小于_________ (C)

A: 25m

B:20m

C: 15m

D: 10m

1815)二類高層建筑裙房與耐火等級為一、二級的丙類廠(庫)房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應不小于_________ (D)

A: 25m

B:20m

C: 15m

D: 13m

1816)一類高層建筑與耐火等級為一、二級的丁、戊類廠(庫)房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應不小于_________ (C)

A: 25m

B:20m

C: 15m

D: 10m

1817)一類高層建筑裙房與耐火等級為一、二級的丁、戊類廠(庫)房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應不小于_________ (D)

A: 25m

B:20m

C: 15m

D: 10m

1818)二類高層建筑與耐火等級為一、二級的丁、戊類廠(庫)房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應不小于_________ (D)

A: 25m

B:20m

C: 15m

D: 13m

1819)二類高層建筑裙房與耐火等級為一、二級的丁、戊類廠(庫)房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應不小于_________ (D)

A: 25m

B:20m

C: 15m

D: 10m

1820)一類高層建筑與耐火等級為三、四級的丙類廠(庫)房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應不小于_________ (A)

A: 25m

B:20m

C: 15m

D: 10m

1821)一類高層建筑裙房與耐火等級為三、四級的丙類廠(庫)房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應不小于_________(B)

A: 25m

B:20m

C: 15m

D: 10m

1822)二類高層建筑與耐火等級為三、四級的丙類廠(庫)房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應不小于_________ (B)

A: 25m

B:20m

C: 15m

D: 10m

1823)二類高層建筑裙房與耐火等級為三、四級的丙類廠(庫)房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應不小于_________ (C)

A: 25m

B:20m

C: 15m

D: 13m

1824)一類高層建筑與耐火等級為三、四級的丁、戊類廠(庫)房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應不小于_________ (A)

A: 18m

B:15m

C: 12m

D: 10m

1825)一類高層建筑裙房與耐火等級為三、四級的丁、戊類廠(庫)房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應不小于_________ (C)

A: 18m

B:15m

C: 12m

D: 10m

1826)二類高層建筑與耐火等級為三、四級的丁、戊類廠(庫)房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應不小于_________ (B)

A: 18m

B:15m

C: 12m

D: 10m

1827)二類高層建筑裙房與耐火等級為三、四的丁、戊類廠(庫)房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應不小于_________ (D)

A: 18m

B:15m

C: 12m

D: 10m

1828)高層建筑的周圍,_______設環(huán)形消防車道。(A)

A:應

B:宜

C:可

D: 可不

1829)高層建筑的周圍當設環(huán)形車道有困難時,可沿高層建筑的_______設置消防車道。(D)

A:最長邊

B:最短邊

C:兩個任意邊

D: 兩個長邊

1830)當高層建筑的沿街長度超過_______或總長度超過_______時,應在適中位置設置穿過建筑的消防車道。(C)

A: 180m,220m

B: 180m,200m

C: 150m,220m

D: 150m,200m

1831)有封閉內(nèi)院或天井的高層建筑沿街時,應設置連通街道和內(nèi)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樓梯間),其距離不宜超過_______.( C)

A: 150m

B: 100m

C: 80m

D: 50m

1832) 高層建筑的內(nèi)院或天井,當其短邊長度超過_______時,宜設有進入內(nèi)院或天井的消防車道。(C)

A: 50m

B: 30m

C: 24m

D: 13m

1833)消防車道的寬度不應小于______。(D)

A: 7m

B: 6m

C: 5m

D: 4m

1834)消防車道距高層建筑外墻宜大于______,消防車道上空______以下范圍內(nèi)不應有障礙物。(D)

A: 6m,5m

B: 6m,4m

C: 5m,5m

D: 5m,4m

1835)盡頭式消防車道的回車場不宜小于______。(C)

A: 20m×20m

B: 18m×18m

C: 15m×15m

D: 12m×12m

1836)大型消防車的盡頭式消防車道回車場不宜小于______。(B)

A: 20m×20m

B: 18m×18m

C: 15m×15m

D: 12m×12m

1837)穿過高層建筑的消防車道,其凈寬和凈空高度均不應小于______。(D)

A: 7m

B: 6m

C: 5m

D: 4m

1838)高層建筑內(nèi)應采用防火墻等劃分防火分區(qū),每個防火分區(qū)允許最大建筑面積,不應超過_________ 的規(guī)定。(C)

A:一類建筑,1500平方米。二類建筑,2000平方米。地下室,500平方米。

B:一類建筑,1000平方米。二類建筑,2000平方米。地下室,500平方米。

C:一類建筑,1000平方米。二類建筑,1500平方米。地下室,500平方米。

1839) 高層建筑內(nèi)的商業(yè)營業(yè)廳、展覽廳等,當設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和自動滅火系統(tǒng),且采用不燃燒或難燃燒材料裝修時,地上部分防火分區(qū)的允許最大建筑面積為 平方米;地下部分防火分區(qū)的允許最大建筑面積為 平方米。(B)

A :2000平方米,1000平方米。

B:4000平方米,2000平方米。

1840)當高層建筑與其裙房之間設有防火墻等防火分隔設施時,其裙房的防火分區(qū)允許最大建筑面積不應大于 平方米,當設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時,防火分區(qū)允許最大建筑面積可增加 倍。(B)

A:2000平方米,1.00倍。

B:2500平方米,1.00倍

1841)防火墻不宜設在U、L形等高層建筑的內(nèi)轉角處。當設在轉角附近時,內(nèi)轉角兩側墻上的門、窗、洞口之間最近邊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 m;當相鄰一側裝有固定乙 級防火窗時,距離可不限。(A)

A:4.00;

B:3.00;

C:2.00;

D: 1.00

1842)緊靠防火墻兩側的門、窗、洞口之間最近邊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 m;當水平間距小于 m時,應設置固定乙級防火門、窗。(C)

A:4.00;4.00 ;

B:3.00; 2.00 ;

C:2.00;2.00 ;

D: 1.00;2.00

1843)設在高層建筑內(nèi)的自動滅火系統(tǒng)的設備室、通風、空調機房,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隔墻,1.50h的樓板和_________ 與其它部位隔開。(B)

A:乙級防火門 ;

B:甲級防火門 ;

C:丙級防火門 ;

1844)電纜井、管道井、排煙道、排氣道、垃圾道等豎向管道井,應分別獨立設置;其井壁應為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燒體;井壁上的檢查門應采用_________。(C)

A:乙級防火門 ;

B:甲級防火門 ;

C:丙級防火門 ;

1845)電纜井、管道井與房間、走道等相連通的孔洞,其空隙應采用_________材料填塞密實。(A)

A:不燃燒 ;

B:難燃燒 ;

C:阻燃

1846)防火門、防火窗應劃分為甲、乙、丙三級,其耐火極限:甲級應為 h;乙級應為_________h;丙級應為_________h。(A)

A: 1.20;0.90;0.60 ;

B: 1.00 ;0.80 ;0.50;

C: 1.20;1.00;0.80

1847)防火門應為向疏散方向開啟的 ,并在關閉后應能從任何一側手動開啟。(B)

A:推拉門 ;

B:平開門 ;

C:彈簧門

1848)常開的防火門,當發(fā)生火災時,應具有_________的功能。(B)

A:自行關閉;

B:自行關閉和信號反饋 ;

C:信號反饋

1849)在設置防火墻確有困難的場所,可采用防火卷簾作防火分區(qū)分隔。當采用包括背火面溫升作耐火極限判定條件的防火卷簾時,其耐火極限不低于_________h;當采用不包括背火面溫升作耐火極限判定條件的防火卷簾時,其卷簾兩側應設獨立的閉式自動噴水系統(tǒng)保護,系統(tǒng)噴水延續(xù)時間不應小于_________h。(A)

A: 3.00;3.00 ;

B: 3.00;1.00 ;

C: 3.00;1.00

1850)高層建筑的中庭屋頂承重構件采用金屬結構時,應采取外包敷不燃燒材料、噴涂防火涂料等措施,其耐火極限不應小于_________h,或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 (C)

A: 3.00;

B: 2.00;

C: 1.00

1851)屋項采用金屬承重結構時,其吊頂、望板、保溫材料等均應采用_________材料。(A)

A:不燃燒 ;

B:難燃燒 ;

C:阻燃

1852)十八層及十八層以下,每層不超過 、建筑面積不超過_________,且設有一座防煙樓梯間和消防電梯的塔式住宅可設一個安全出口。(C)

A: 8戶, 500平方米;_________

B: 6戶,500平方米;

C: 8戶 ,650平方米

1853)高層居住建筑的戶門不應直接開向前室,當確有困難時,開向前室的戶門為_________。(A)

A:乙級防火門 ;

B:甲級防火門 ;

C:丙級防火門 ;

1854)高層公共建筑的大空間設計,必須符合_________的規(guī)定。(C)

A:袋形走道;

B:雙向疏散;

C: 雙向疏散或袋形走道;

1855)高層建筑的安全出口應分散布置,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距離不應小于_________(B)

A: 3.00米;

B: 5.00米;

C: 6.00米

1856)高層醫(yī)院建筑的病房部分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房間門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樓梯間的最大距離不應大于_________米;位于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的房間門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樓梯間的最大距離不應大于_________ 米;(C)

A:30米;15 米;

B: 40米;20米;

C: 24米;12米

1857)高層教學建筑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房間門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樓梯間的最大距離不應大于_________米;位于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的房間門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樓梯間的最大距離不應大于_________ 米;(A )

A:30米;15 米;

B: 40米;20米;

C: 24米;12米

1858)高層辦公建筑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房間門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樓梯間的最大距離不應大于_________米;位于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的房間門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樓梯間的最大距離不應大于_________ 米;(B)

A:30米;15 米;

B: 40米;20米;

C: 24米;12米

1859)躍廊式住宅的安全疏散距離,應從戶門算起,小樓梯的一段距離按其_________倍水平投影計算。(B)

A:2.00;

B: 1.50;

C: 1.00

1860) 高層建筑內(nèi)的觀眾廳、展覽廳、多功能廳、餐廳、營業(yè)廳和閱覽室等,其室內(nèi)任何一點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線距離,不宜超過 ;其它房間內(nèi)最遠一點至房門的直線距離不宜超過_________。(A)

A: 30m,15m;

B: 45m,15m;

B: 60m,15m

1861)公共建筑中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房間,當其建筑面積不超過_________平方米時,可設置一個門,門的凈寬不應小于0.90m;公共建筑中位于走道盡端的房間,當其建筑面積不超過_________平方米時,可設置一個門,門的凈寬不應小于1.40m。(B)

A: 75平方米,120平方米;

B: 60平方米,75平方米;

B: 60平方米,90平方米

1862)疏散樓梯間及其前室的門的凈寬應按通過人數(shù)每100人不小于1.00m計算,但最小凈寬不應小于_________平方米。單面布置房間的住宅,其走道出垛處的最小凈寬不應小于_________ 。(B)

A: 1.00米,0.90米;

B: 1.20米,0.90米;

B: 0.90米,0.90米

1863)高層建筑內(nèi)設有固定座位的觀眾廳、會議廳等人員密集場所,廳內(nèi)座位的布置,橫走道之間的排數(shù)不宜超過 排,縱走道之間每排座位不宜超過 個;當前后排座位的排距不小于0.90m時,每排座位可為44個;只一側有縱走道時,其座位數(shù)應減半。(A)

A: 20, 22;

B: 22,20;

B: 25,24

1864)高層建筑內(nèi)設有固定座位的觀眾廳、會議廳等人員密集場所,廳內(nèi)每個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數(shù)不應超過_________人。(C )

A: 300;

B: 200;

C: 250

1865)高層建筑內(nèi)設有固定座位的觀眾廳、會議廳等人員密集場所,其疏散出口的門內(nèi)、門外_________m范圍內(nèi)不應設踏步,且門必須向外開,并不應設置門檻。(A )

A: 1.40米;

B: 1.50米;

B: 1.20

1866)除設有排煙設施和緊急照明者外,高層建筑內(nèi)的走道長度超過 m時,應設置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的設施。(A)

A:20米;

B: 40米;

C: 30米

1867)建筑物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應設置寬度不小于_________ m的防火挑檐。(B)

A: 0.90米;

B: 1.00米;

C: 1.20米

1868)十一層及十一層以下的單元式住宅可不設封閉樓梯間,但開向樓梯間的戶門應為_________,且樓梯間應靠外墻,并應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A )

A:乙級防火門 ;

B:甲級防火門 ;

C:丙級防火門 ;

1869)樓梯間及防煙樓梯間前室應符合下列哪些規(guī)定:(AC)

A、樓梯間及防煙樓梯間前室的內(nèi)墻上,除開設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門和高層居住建筑中部分開向前室的戶門外,不應開設其它門、窗、洞口。

B、 樓梯間及防煙樓梯間前室內(nèi)不應敷設可燃氣體管道和甲、乙類液體管道,并不應有影響疏散的突出物。

C、 居住建筑內(nèi)的煤氣管道不應穿過樓梯間,當必須局部水平穿過樓梯間時,應穿鋼套管保護,并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城鎮(zhèn)燃氣設計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

1870)疏散樓梯和走道上的階梯不應采用螺旋樓梯和扇形踏步,但踏步上下兩級所形成的平面角不超過10度,且每級離扶手 處的踏步寬度超過 時,可不受此限。(B)

A: 0.25m,0.20m;

B: 0.25m,0.22m;

C: 0.20m,0.22m;

1871)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樓梯間,在首層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隔墻與其它部位隔開并應直通室外,當必須在隔墻上開門時,應采用不低于_________ 。(A)

A:乙級的防火門 ;

B:甲級的防火門 ;

C:丙級的防火門 ;

1872)地下室或半地下室與地上層不應共用樓梯間,當必須共用樓梯間時,應在首層與地下或半地下層的出入口處,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_________h的隔墻和 的防火門隔開,并應有明顯標志。(C)

A:2.00,甲級 ;

B:1.50,乙級 ;

C:2.00,乙級 ;

1873)每層疏散樓梯總寬度應按其通過人數(shù)每 人不小于 m計算,各層人數(shù)不相等時,其總寬度可分段計算,下層疏散樓梯總寬度應按其上層人數(shù)最多的一層計算。(B)

A:100,0.80 ;

B:100,1.00 ;

C:120,1.00 ;

1874)高層醫(yī)院病房樓疏散樓梯的最小凈寬不應小于_________。(B)

A:1.00米;

B:1.30米 ;

C:1.20米;

1875)高層居住建筑疏散樓梯的最小凈寬不應小于_________。(A)

A:1.10米;

B:1.30米 ;

C:1.20米;

1876)除醫(yī)院病房樓及居住建筑外的其他高層建筑疏散樓梯的最小凈寬不應小于_________。(C)

A:1.10米;

B:1.30米 ;

C:1.20米;

1877)室外樓梯可作為輔助的防煙樓梯,其最小凈寬不應小于_________m。當傾斜角度不大于45度,欄桿扶手的高度不小于_________m時,室外樓梯寬度可計入疏散樓梯總寬度內(nèi)。(B)

A:0.90,0.90;

B:0.90,1.10 ;

C:1.00,1.10 ;

1878)室外樓梯和每層出口處平臺,應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平臺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00h。在樓梯周圍2.00m內(nèi)的墻面上,除設疏散門外,不應開設其它門、窗、洞口。 疏散門應采用_________、且不應正對梯段。(A)

A:乙級防火門 ;

B:甲級防火門 ;

C:丙級防火門 ;

1879)下列高層建筑應設消防電梯的描述哪些是對的:(A)

A、一類公共建筑。

B、 十二層及十二層以上的住宅。

C、 高度超過30m的其它二類公共建筑。

1880)高層建筑消防電梯當每層建筑面積不大于_________平方米時,應設1臺。(A)

A、 1500

B、2000

C、2500

D、3000

1881)消防電梯間應設前室,其面積:居住建筑不應小于_________平方米;公共建筑不應小于_________ 平方米。(C)

A:4.50, 10.00;

B:6.00, 10.00 ;

C:4.50,6.00;

1882)當與防煙樓梯間合用前室時,其面積:居住建筑不應小于_________ 平方米;公共建筑不應小于_________ 平方米。(B)

A:4.50, 10.00;

B:6.00, 10.00 ;

C:4.50

1883)消防電梯井、機房與相鄰其它電梯井、機房之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隔墻隔開,當在隔墻上開門時,應設_________ 。(B)

A:乙級防火門 ;

B:甲級防火門 ;

C:丙級防火門 ;

1884)高層建筑的消防用電,應按現(xiàn)行的國家標準《供配電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GB 50052的規(guī)定進行設計,一類高層建筑應按_______要求供電,二類高層建筑應按_______要求供電。(B)

A:一級負荷,一級負荷

B: 一級負荷,二級負荷

C: 二級負荷,一級負荷

D: 一級負荷,二級負荷

1885)一類高層建筑自備發(fā)電設備,應設有自動啟動裝置,并能在_______內(nèi)供電。二類高層建筑自備發(fā)電設備,當采用自動啟動有困難時,可采用手動啟動裝置。(D)

A:5s

B:10s

C: 15s

D: 30s

1886)高層建筑的下列部位應設置應急照明:(D)

1)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前室、消防電梯間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避難層(間)。

2) 配電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煙排煙機房、供消防用電的蓄電池室、自備發(fā)電機房、電話總機房以及發(fā)生火災時仍需堅持工作的其它房間。

3) 觀眾廳、展覽廳、多功能廳、餐廳和商業(yè)營業(yè)廳等人員密集的場所。

4) 公共建筑內(nèi)的疏散走道和居住建筑內(nèi)走道長度超過20m的內(nèi)走道。

以上描述哪些是正確的。

A:1)2)3)

B:1)3)

C: 2)4)

D: 1)2)3)4)

1887)疏散用的應急照明,其地面最低照度不應低于_____。(A)

A:0.5 lx

B: 1 lx

C: 5 lx

D: 正常照明的照度

1888)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煙排煙機房、配電室和自備發(fā)電機房、電話總機房以及發(fā)生火災時仍需堅持工作的其它房間的應急照明,其照度應不低于______。(D)

A:0.5 lx

B: 正常照明照度的10%

C: 正常照明照度的50%

D: 正常照明照度的100%

1889) 疏散應急照明燈宜設在墻面上或頂棚上。安全出口標志宜設在出口的頂部;疏散走道的指示標志宜設在疏散走道及其轉角處距地面1.OOm以下的墻面上。走道疏散標志燈的間距不應大于______。(C)

A:5 m

B: 10m

C: 20 m

D: 30 m

1890)高層建筑的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可采用蓄電池作備用電源,且連續(xù)供電時間不應少于_______min;高度超過1OOm的高層建筑連續(xù)供電時間不應少于_______min。(A)

A:20,30

B: 60,60

C: 60,90

D: 90,90

1891)開關、插座和照明器靠近可燃物時,應采取隔熱、散熱等保護措施。鹵鎢燈和超過_______的白熾燈泡的吸頂燈、槽燈、嵌入式燈的引入線應采取保護措施。(B)

A:60W

B: 100W

C: 150W

D: 200W

1892)二類高層建筑中面積大于___ ____的可燃物品庫房應設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C)

A:20 m2

B: 30 m2

C: 50 m2

D: 100 m2

1893) 二類高層建筑中面積大于_____的營業(yè)廳應設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C)

A:200 m2

B: 300 m2

C: 500 m2

D: 1000 m2

1894)一級負荷供電的建筑,當采用自備發(fā)電機設備作備用電源時,自備發(fā)電設備設置的自動啟動裝置應能在___S內(nèi)啟動(D)

A 15s

B 20s

C 25s

D 30s

1895)消防應急照明燈具和燈光疏散指示標志的備用電源的連續(xù)供電時間不應少于___min (B)

A 15

B 30

C 60_________

D90

1896)消防用電設備應采用專用的供電回路,配電設備___明顯標志(C)

A 宜有

B 可有

C 應有

D 禁有

1897) 觀眾廳,建筑面積大于___的展覽廳、營業(yè)廳、多功能廳、餐廳,建筑面積大于___的演播廳應設置消防應急照明燈具(C)

A 300m2 200m2

B 400m2 300m2

C 400m2 200m2

D 400m2 300m2

1898) 建筑面積大于___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中的公共活動房間應設置應急照明燈具(B)

A 200m2

B 300m2

C 400m2

D 500m2

1899) 建筑內(nèi)疏散走道、人員密集場所、樓梯間消防應急照明燈具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分別不應低于___lx (C)

A 0.5 、1.0 、1.5

B 0.5、0.5 、 5.0

C 0.5 、1.0 、5.0

D 0.5 、1.0、 1.0

1900) 沿疏散走道設置的燈光疏散指示標志,應設置在距地面高度__以下的墻面 (C)

A 0.5m_________

B 0.8m

C 1.0m

D 1.5m

責任編輯:journey
發(fā)布:2007-08-10 13:30    編輯:泛普軟件 · xiaona    [打印此頁]    [關閉]
相關文章:

泛普工程管理軟件其他應用

項目管理工具 禪道項目管理軟件 夢龍項目管理軟件 微軟項目管理軟件 裝飾管理系統(tǒng) 裝修預算軟件 項目計劃軟件 項目進度管理軟件 軟件項目管理工具 材料管理軟件 工程項目管理軟件系統(tǒng) 項目管理系統(tǒng) 施工管理軟件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工程管理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