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項目管理系統(tǒng) | OA系統(tǒng) | ERP系統(tǒng) | 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 裝飾管理系統(tǒng) | 簽約案例 | 購買價格 | 在線試用 | 手機APP | 產品資料
X 關閉
項目管理系統(tǒng)

當前位置:工程項目OA系統(tǒng) > 建筑OA系統(tǒng) > 項目管理系統(tǒng)

結構設計電算常見錯誤做法總結

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結構設計電算常見錯誤做法

 

常見錯誤做法總結于下。

 

1. 暗梁當樓面梁使用。這是最常見的錯誤。暗梁之所以不能當樓面梁是因為其剛度不夠,
荷載不能按自己設想的方式傳遞,即樓面荷載—板—暗梁—柱的傳遞方式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樣將大大低估板的內力。我個人認為,根據(jù)內力按最短距離傳遞的原則,用暗梁代替梁只
有在板受集中力時,在集中力處沿板的最短方向(雙向板沿兩個垂直方向)設置暗梁,可以
認為集中力由暗梁承受以滿足抗彎強度和裂縫要求,此時板的計算跨度絕對不能按支承于暗
梁來考慮。但很多時候,這種做法也沒有必要,直接加大板的受力鋼筋即可,除非因抗剪(沖
切)需要箍筋而使用暗梁。

 

2. 與上一個問題相對應的是,在剛度發(fā)生較大突變(增加)處,應視為梁。典型的問題是
不同高程的板之間出現(xiàn)的錯臺,錯臺本身平面外剛度比較大,而板的平面外剛度較小,不管
你是否愿意,板上的荷載都要傳遞到錯臺上,因此應當按梁來設計,尤其是抗剪鋼筋應滿足
要求。地下通道、車站遇到的這種情況較多,其荷載又比較大,但大多數(shù)人對錯臺的處理卻
非常草率,這很令人擔憂。

 

3. 框架結構形成事實上的鉸接。最常見的是梁剛度比柱大的多,使柱對梁的約束作用較弱,
形成事實上的鉸。這樣減少了超靜定次數(shù),于抗震不利,也難以形成“強柱弱梁”。 坂神地
震時,地鐵車站柱的破壞相當嚴重,也提醒我們不能忽視這個問題。地鐵車站頂?shù)装蹇煽醋?br /> 筏板,其梁的剛度當然大于柱,但中板處不宜將梁的剛度做得較大。另外,地下工程如通道、
涵洞、地鐵車站等,有時不小心也容易作成剛度較大的頂?shù)装搴蛣偠容^小的側墻,這樣橫剖
面就形成鉸接的四邊形,兩側墻土壓力相差較大時很容易失穩(wěn),也不利于抗震。

 

4. 板墻受力鋼筋置于分布鋼筋的內側。很多人總把分布鋼筋想象成類似梁的箍筋,因此配
筋不小心就這樣倒置。分布鋼筋的作用在于固定受力鋼筋位置,傳遞受力及防止溫度收縮裂
縫,它不需要象梁柱箍筋那樣外包以防止鋼筋受壓向外鼓出,更重要的是,板墻截面高度較
小,為增加有效高度發(fā)揮受力筋作用,一般情況下應當外置受力鋼筋。某些特殊情況,如地
下連續(xù)墻,由于施工方便原因可犧牲板有效高度,將受力鋼筋內置。

 

5. 在緊靠柱的位置框架梁上搭梁。由于緊靠柱支承的位置,框架梁的轉動受到約束,當其
上所搭的梁荷載較大時,將產生很大的扭矩,使框架梁的配筋變得困難。某些設計人員將此
處框架梁與搭接梁的連接看作鉸接,這是很不安全的,因為梁的塑性變形能力有限。 * A; q#
D* H0 @) V+ n

 

6. 板鋼筋不伸入上翻梁受力鋼筋之上。這在地面上結構中還不容易出現(xiàn),但在地下工程中,
由于結構形式不夠直觀,稍有疏忽就會犯錯。最常見的是通道入口處頂板有一道收口的橫梁,
其底部順板向下傾斜,形成不規(guī)則的梁。多數(shù)人配筋將此梁受力鋼筋仍然沿水平方向布置,
板的縱向鋼筋則從下側錨入梁內。地下工程沒有完全的分布鋼筋,在這個橫梁處,板的縱向
鋼筋實際上是受力鋼筋,不但要按受力鋼筋錨固,還應當在梁受力鋼筋之上。另外,很多人
認為此梁受力小,因而配筋馬虎。實際上,此梁由于單邊受力,有一定的扭矩,配筋應考慮
板上荷載傳遞到此梁上。

 

 

. 地鐵車站不計中板開洞。由于開洞的影響比較難算,也由于部分人對開洞影響沒有當成
一回事,因而計算時都加以忽略。當開洞較小時,這樣也許沒有多大影響,但地鐵車站有時
在中板沿橫向平行布置三排樓、扶梯,嚴重削弱該處樓板剛度,雖然洞邊有加強的梁,但梁
高受到限制,中板厚度通常都為400~500,因此不足以彌補其剛度的損失。至于加暗梁來加
強洞口,更不能彌補計算模式與實際不符的不足。鑒于加強梁高度受限,建議采用通用軟件
計算時按空間結構預先計入這一不利影響,否則應加強該處側墻抗彎、剪能力,并加強該處
樓板配筋

 

如何判斷電算結果的正確性

 

 

 

對于梁和扳,在出來電算結果以后,我一般采用手算結構中一些比較重要的地方,采用公式
As=M/(fy*h0),在這兒漏算了γs,我一般是算出配筋面積以后,再除以0.95,0.9,0.85三
個數(shù)字(因為大部分情況下γs在1和0.85之間),算出結果以后與電算結果進行比較,如
果相差不大,則認同電算結果,我通過很多次計算發(fā)現(xiàn)一般情況下是電算結果遠遠小于手算
結果(如果電算結果真的有錯的話),這種情況一般是電算過程中計算機漏算了荷載,或者
與個人計算參數(shù)設置有誤有關。

 

我們一般都是要校核軟件的配筋系統(tǒng)的,很多情況下,軟件的計算出的內力和配筋量是沒有
什么問題的,可是在配筋時容易出錯。最好根據(jù)配筋面積圖和配筋圖校核一下!

 

要從兩個方面判斷:

 

1、合理性。

 

1)周期、振型和地震力。非耦聯(lián)計算地震作用時,其第一周期一般在以下范圍內:

 

框架結構 T1=0.1~0.15N;

 

框剪結構 T1=0.08~0.12N;

 

剪力墻結構 T1=0.04~0.08N。其中N為計算層數(shù)(N≤40)

 

振型曲線光滑連續(xù),零點位置符合一般規(guī)律。

 

2)位移 位移曲線應上下漸變,不應出現(xiàn)較大的突變,位移值滿足規(guī)范要求。

 

3)構件配筋的合理性。 滿足構造要求,最小配筋率,箍筋肢距,梁加腰筋等。

 

2、平衡性。

 

分析在單一重力荷載或風荷載作用下內外力平衡條件是否滿足。


 

畫圖的話應該自己參照配筋計算出來的面積自己畫,計算機出的圖比較不可靠!要特別注意
一下挑梁,大跨度梁的配筋。

 

首先,要保證結構模型和實際相符,如底層結構高度、鉸接梁和框架角柱等特殊構件定義等

 

其次,復核輸入的荷載,如建筑隔墻、電梯吊鉤、空調基座、消防水箱和特殊房間荷載等

 

第三,計算參數(shù)必須逐一復核,使之和實際相符,詳pkpm使用手冊

 

第四,判斷電算結果的正確性:下述9大指標全部pass的話,整個結構方案應是合理的

 

1、軸壓比;2、剪重比;3、剛度比;4、位移比;5、周期比;6、剛重比;

 

7、參與振動質量比;8、傾覆力矩比;9、樓層最大位移與層高之比

 

具體規(guī)范條文詳后附件

 

最后,有目的的手工復核一些特殊構件:柱軸壓比、較大跨度的梁、上部栽柱的梁等

 

另外,“三分計算,七分構造”,對樓板大洞口周邊梁板、轉角窗房間樓板、不能貫通框架梁
之間樓板、樓梯間休息平臺梁處短柱、地下室頂板、大底盤頂板等電算結果反映不出來的部
位只能通過構造措施加強,使之和計算模型相符

 

這篇文章可以參考:

 

高層建筑結構布置復雜,構件很多,計算后數(shù)據(jù)輸出量很大,如何對計算結果進行分析是非
常重要的問題。我們必須根據(jù)工程設計經驗,對計算結構進行分析、判斷,根據(jù)其正確與否,
來判斷計算模型簡化是否合理,輸入數(shù)據(jù)是否正確,從而決定該結果能否作為施工圖設計的
依據(jù)。

 

計算結果的大致判斷可以按以下的項目進行。(不包括含有多塔、錯層等 特殊結構)

 

15.1 自振周期

 

對于比較正常的工程設計,其不考慮折減的計算自振周期大概在下列范圍 中。

 

框架結構: T1=(0.12.‐‐0.15)n

 

框架‐‐剪力墻和框架‐‐筒體結構: T1=(0.06‐‐0.12)n

 

剪力墻結構和筒中結構: T1=(0.04‐‐0.06)n (式中 n為建筑層數(shù))

 

第二及第三周期近似為:


 

T2=(1/3‐‐1/5)T1

 

T3=(1/5‐‐1/7)T1

 

如果計算結果偏離上述數(shù)值太遠,應考慮工程中截面是否太大、太小,剪力墻數(shù)量是否合理,
應適當進行調整。反之,如果截面尺寸、結構布置都正確,無特殊情況而偏離太遠,則應檢
查輸入數(shù)據(jù)是否有錯誤。以上判斷是根據(jù)平移振動振型分解方法來提出的,考慮扭轉耦連振
動時,情況復雜很多,首先應挑出與平移振動對應振型來進行上述比教,至于扭轉周期的合
理數(shù)值,由于經驗不足尚難提出合理的數(shù)值。

 

15.2 振型曲線

 

在正常的計算下,對于比較均勻的結構,振型曲線應是比較連續(xù)光滑的曲線附圖一),不應
有大進大出,大的凸凹曲折。

 

第一振型無零點;第二振型在(0.7‐0.8)H處;第三振型分別在(0.4‐0.5)及(0.8‐0.9)H處。

 

15.3 地震力

 

根據(jù)目前許多工程的計算結果,截面尺寸、結構布置都比較正常的結構,其底部剪力大約在
下述范圍內: 8度,二類場地 FEK=(0.03‐0.06)G

 

7度, 二類場地 FEK=(0,015‐0.03)G

 

式中, FEK為底部地震剪力的標準值,G為結構總重量。

 

層數(shù)多、剛度小時,偏于較小值;層數(shù)少、剛度大時偏于較大值;當其他烈度和場地時,相
應調整此數(shù)值。但計算的底部剪力小于上述數(shù)值時,宜適當加大截面、提高剛度、適當增大
地震力以保證安全;反之,地震力過大,宜適當降低剛度以求得合理的經濟技術指標。

 

15.4 平位移指標

 

水平位移滿足《高層規(guī)程》的要求,是合理設計的必要條件之一。但不是充分條件,即是說:
合理的設計,水平位移應滿足限值;但是水平位移滿足,還不一定是合理的結構,還要考慮
周期、地震力的大小等綜合條件。 因為,抗震設計時,地震力的大小與剛度直接相關,當
剛度小,結構并不合時,由于地震力也小,所以位移也有可能在限值范圍內,此時并不能結
構合理,因為它的周期長,地震力小,并不安全。新《高層規(guī)程》位移限值放松較多,較容
易滿足,所以還應綜合其他因素。

 

其次,將各層位移連成位移曲線,應具有以下特征:

 

剪力墻結構的位移曲線具有懸臂彎曲梁的特怔,位移越往上增大越快,成外彎形曲線(圖二
A);


 

框架結構具有剪切梁的特怔,越往上增長越慢,成內收形曲線(圖二C);

 

框架‐‐剪力墻和框架‐‐筒體結構處于兩者之間,為反S形曲線,接近一直線(圖二B);

 

在剛度較均勻的情況下,位移曲線應圓曲光滑,無突然的凸凹變化和折點。

 

15.5 內外力平衡

 

平衡條件程序TAT本身已嚴格檢查,但為防止計算中的偶然因素,必要時可檢查底層的平衡
條件:

 

ΣNi=G

 

ΣVi=ΣP

 

Ni為柱、墻在單組重力荷載下的軸力,其和應等于總重量G,校核時,不應考慮分層加載。

 

Vi為風荷載作用下的底層墻、柱剪力,求和時應注意局部坐標與整體

 

坐標的方向的不同,ΣP為全部風力值。注意不要考慮剪力調整。

 

對于地震作用不能校核平衡條件,因為采用SRSS法或CQC法進行內力組合后,不再等于總
地震作用力。

 

15.6 對稱性

 

對稱結構在對稱力作用下,對稱的內力與位移必須對稱。TAT程序本身已保證了計算結果的
對稱性。如有反?,F(xiàn)象應檢查輸入數(shù)據(jù)是否正確。

 

16.7 漸變性

 

豎向剛度、質量變化較均勻的結構,在較均勻變化的外力作用下,其內力、位移等計算結果
自上而下也均勻變化,不應有大正大負、大出大進等突變。

 

15.8 合理性

 

設計較正的結構,一般而言不應有太多的超筋截面,基本上符和以下規(guī)律:

 

1: 柱、墻軸力設計值絕大部分為壓力。

 

2:柱、墻大部為構造配筋。

 

3:梁基本上無超筋。


 

4:除個別墻段外,剪力墻符合截面抗剪要求。

 

5:梁截面抗剪不滿足要求,抗扭超限截面不多。

 

符合上述八項要求,可以認為計算結果大體正常,可以在工程設計中應用。

 

計算機和人是不能比的,一般情況下他是不會出錯的,但是當你結構布置不合理,不能給她
比較明確的傳力途徑的時候他可是胡來的,就比如說超筋的構件的配筋你一定要主意,一定
要復核的。我一般對電算總有點怕怕,但完全復核真是沒那時間和精力,我處理的方法是比
較簡單的,第一次生成配筋的時候只控制鋼筋的間距,不控制他的直徑,這樣一看他的配筋
就知道他配的是不是合適,這樣就基本可以判定你的結構布置是不是讓它暈了,然后在間距
和直徑一起控制,出施工圖。

 

我參加過2005新版PKPM的研討學習,PKPM軟件在結構基本梁,柱構件上的計算已經非
常成熟,只要用戶模型,荷載輸入正確,是不會有問題的;但是軟件在板式構件,剪力墻上
的計算沒有梁,柱構件的成熟。

 

在計算結果中,我們要注意檢查計算書,判斷有效質點,結構位移,平動周期和扭轉周期的
情況,如果覺得有很大的問題,就去檢查荷載輸入是否有誤,檢查辦法是逐一刪除風荷載等,
看計算結果有無變化?。?/p>

 

在做柱子的截面設計時,我們一般是先手頭算一下,再用電腦計算,一般用PKPM算出來的
柱子的軸壓比和手算出來的會相差不大,但是柱子的配筋和我們實際做的:在地下室和一層
會相差一些,一般的我們把一層和地下室的提高一個等級,因為做過很多工程,發(fā)現(xiàn)底層的
柱子,PKPM算出來的比較小,不是配筋不夠,而是和我們實際的做法有差別;在板的計算
上與梁的計算上,基本上和手算出來的差不多,就是挑梁的比較有出入,不知道是不是我們
的輸入有錯誤,不過不管做那一個工程,每個挑梁的支座鋼筋都很大,而實際上不需要那么
大!

 

這些就是第21樓說的:正確性=結構設計原理+設計經驗+對所使用軟件的熟練了解,我感覺
要學習+學習+學習+還是學習,才能判斷計算出來的是否正確!

 

1.首先我們必須承認程序計算一般是沒有錯誤的。計算機肯定比我們手算精度高。而且使用
的規(guī)范和結構理論都是一樣的。

 

2.電算產生的錯誤有3個方面:一方面是我們人輸入的各個參數(shù)和荷載是否準確。第二方面
是我們選擇的結構模型是不是合理,主要體現(xiàn)在計算結構是否符合規(guī)范的要求等。另一方面
是來之計算程序的問題:有些計算的理論比較復雜,在設計程序時并沒有完全的模擬準確等
等,比如現(xiàn)在爭論比較大的JCCAD等模塊,我們院基本不使用,而是用手算來代替它,一
方面其參數(shù)輸入復雜,費時,還是手算來的方便快捷。

 

3.計算機在選筋的時候,比較亂。就是兩個設計人員給你相同的鋼筋量選的鋼筋也不一樣的,
計算機這方面很亂來的。我們院的做法就是讀取其鋼筋量,自己人工選筋。


 

4.一般的模型我們是用satwe 和tat各算一下,然后對于還有疑問的地方自己手算。

 

PKPM計算也常有出錯的時候,特別是做底框的時候,平面較復雜,節(jié)點距離小于150mm
時,很多地方的數(shù)據(jù)都很懸殊,PKPM最經常把框架梁(一端與柱固結,另一端與框架梁固
結)默認為挑梁,計算出來的負彎矩相當大,這樣的情況在做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還有梁
跨數(shù)有時也會出錯。

 

首先,我們應該理解手算和電算的差別。手算通常是解析解或近似解,對于超靜定結構,我
們使用的計算手冊是解析解,我們自己做的彎矩分配法是近似解。而電算,特別是有限元,
是數(shù)值解。電算和手算的基本原理,仍然是三大定律:平衡,本構,變形協(xié)調。所以,在規(guī)
則的情況下,電算和手算是基本一樣的。

 

其次,手算的時候,由于人能力有限,不可避免的要大力度的簡化問題,這里面就包含大量
的假定,包括對邊界條件的假定。而電算中,梁、柱、墻是通過剛度和變形協(xié)調互為邊界的。
電算是更能反映結構的實際受力情況,也必定比手算準確。

 

再次,GB 50010‐2002第5.1.6條 要求“結構分析所采用的電算程序應經考核和驗證,其技
術條件應符合本規(guī)范和有關標準的要求。對電算結果,應經判斷和校核;在確認其合理有效
后,方可用于工程設計。” JGJ 3‐2002 第5.1.13 “B級高度的高層建筑結構和本規(guī)程第10
規(guī)定的復雜高層建筑結構,應符合下列要求:1 應采用至少兩個不同力學模型的三維空間分
析軟件進行整體內力位移計算”。這些要求本質是防止我們盲目的相信電算結果,而不是要
我們再手算后,一根一根的和電算比較。什么是“合理”,我們通過經驗來判斷。怎么樣的
經驗呢?其實個人體會,還是要應用結構分析中的基本原理。當我們發(fā)現(xiàn)從屬面積大的柱軸
力小過從屬面積小的柱,這就是異常。當?shù)讓虞S力不等于總豎向荷載,這也是異常。判斷是
否合理,就是要發(fā)現(xiàn)有沒有異常。在沒有異常的情況下,我們認為電算的結果是合理的。我
們應該總結這些“異常”,來作為對將來項目的提綱。

 

還有一個簡單的例子,手算和電算即使是結構都十分吻合,但是兩個方法的荷載取值相同但
都偏小了,我們又能校核出什么呢?

 

 

 

問題:樓梯間荷載建模過程中如何輸入?

 

答案:方法1 在樓梯間板厚度定義為0,恒活載大小按樓梯間取,這種方法比較便捷快速

 

方法2 樓梯間直接全房間開洞,樓梯梁上算一半梯板荷載,注意在平臺梁位置不要漏了集
中荷載。

 

[設計問題]坡屋面如何建模?

 

答案:1.關于坡屋面的層高,應該算到坡屋面屋檐的位置,也有說應該算到坡屋面屋檐和屋脊
的1/2位置.


 

2.建坡屋面的時候可以使用"上節(jié)點高"命令設置節(jié)點的高度,這樣就可以更加直觀的看到整
個結構的形狀,但要注意的問題是,雖然設置了節(jié)點高度,從立體模型看是坡屋面的效果,
這樣建的模和按平屋面建的模的計算結果是一樣的.所以一定要把荷載計算清楚,不要掉了
荷載!!

 

問題:樓梯間荷載建模過程中如何輸入?

 

答案:方法1 在樓梯間板厚度定義為0,恒活載大小按樓梯間取,這種方法比較便捷快速

 

方法2 樓梯間直接全房間開洞,樓梯梁上算一半梯板荷載,注意在平臺梁位置不要漏了集
中荷載。

 

用tat計算小高層,需要控制哪些參數(shù)?是和satwe控制一樣嗎?

 

答案:TAT SATWE PMSAP 的OUT文本控制的參數(shù)基本差不多,不過在軟件的實現(xiàn)操作輸出上
有些區(qū)別,我覺的高層建筑可以幾個軟件都計算一邊,對結果做一個比較,取最合理的結果。

 

問題:框架結構計算時,梁柱箍筋間距如何考慮?

 

答案:框架梁存在集中荷載,宜取為100;框架柱一般情況下不存在集中荷載,宜為200,
但當框架柱計算長度范圍內有集中荷載時,還是應該區(qū)別考慮的!

 

因為程序中考慮非加密區(qū)箍筋間距為200,這樣就帶來了這個問題!

 

但是取100和200所計算出的非加密區(qū)箍筋面積應該這樣采用。

 

問題:獨立基礎變階要演算抗剪,配筋按照抗彎計算,但是配筋有沒有最小配筋率的問題??

 

答案:我覺得既然是抗彎構建,應該滿足最小配筋率的問題,否則配筋沒有意思(我自己認
為的答案,資料上沒有找到,請高手點撥)

 

問題2:水池計算的時候,有伸縮縫或者沉降縫的時候抗浮演算怎么進行?

 

這個我不太清楚,求解答

 

問題3:長寬比大于2小于3的板宜按雙向板計算,請問怎么計算,查表沒有系數(shù),我是說
的手算,高手賜教,我等待回答

 

問題: 如何確定柱截面,梁截面和樓板厚度

 

回答: 梁截面估算: 梁高與跨度的關系 主梁一般取為跨度的1/8~1/12 次梁一般取為跨度
的1/12~1/15 懸挑梁一般取為懸臂長的1/6 梁寬 主梁 200,250,300…… 次梁 200…… 跨
度較小的廚房和廁所可以取到120,150……


 

樓板厚度估算: 單向板:短邊的1/35 雙向板:短邊的1/40 懸臂板:懸臂長的1/12 同時
要遵守混凝土規(guī)范10.1.1中對板的最小厚度規(guī)定

 

一般的估柱截面的方法: A=(受荷面積*層數(shù)*12~15)/(fc*軸壓比)軸壓比一般取0.8(框
架) 0.5(異框) f c‐‐‐‐‐‐‐‐柱混凝土抗壓強度設計值 A‐‐‐‐‐‐‐‐柱的截面面積

 

用tat計算小高層,需要控制哪些參數(shù)?是和satwe控制一樣嗎?

 

求答案中...

 

(1)、TAT‐‐它是一個空間桿件程序,對柱、墻、梁都是采用桿件模型來模擬的,特殊的就是
剪力墻是采用薄壁柱原理來計算的,在它的單元剛度矩陣中多了一個翹曲自由度θ’,相應
的力矩多了雙力矩。因此,在用TAT程序計算框剪結構、剪力墻結構等含鋼筋混凝土剪力墻
的結構都要對剪力墻的洞口、節(jié)點做合理的簡化,有點讓實際工程來適應我們的計算程序的
味道。作這種簡化都是因為分析手段的局限所制。當然,在作結構方案時,對結構作這樣的
調整對建筑結構方案的簡潔、合理有很大的好處。它的樓蓋是作為平面內無限剛、平面外剛
度為零的假設。在新版的TAT程序中,允許增設彈性節(jié)點,這種彈性節(jié)點允許在樓層平面內
有相對位移,且能承擔相應的水平力。增加了這種彈性節(jié)點來加大TAT程序的適用范圍,使
得TAT程序可以計算空曠、錯層結構。 (2)、SATWE‐‐空間組合結構有限元程序,與TAT的區(qū)
別在于墻和樓板的模型不同。SATWE對剪力墻采用的是在殼元的基礎上凝聚而成的墻元模
型。采用墻元模型,在我們的工程建摸中,就不需要象TAT程序那樣做那么多的簡化,只需
要按實際情況輸入即可。對于樓蓋,SATWE程序采用多種模式來模擬。有剛性樓板和彈性
樓板兩種。SATWE程序主要是在這兩個方面與TAT程序不同

 

問:PMCAD中若修改標準層平面布置(如增、刪桿件)會影響已輸入的荷載嗎?

 

答:不會,在A菜單修改完存盤退出后,應執(zhí)行一遍1,2菜單內容,并且進行“輸入次梁
樓板”菜單應選第二項進入。再進行3菜單看各桿件荷載值和分布,除一些因修改打斷(長
度有變化)的桿件上的荷載自動給刪除外,其它桿件上的荷載均被保留。

 

 

 

 問:結構上多塔、錯層的含義是什么?如果多塔樓之間層高不同能認為是錯層嗎?

 

答:結構設計上多塔、錯層與日常習慣認為是有區(qū)別的,錯層一般指結構中的豎向受力構件
在某一層(或幾層)沒有與該層平面構件相連系而跨躍該層(或幾層)延伸至上層,則認為
有錯層,多塔是指幾棟建筑物或者底部幾層,或者頂部幾層(可能中部幾層)平面構件(包
括樓板)連在一起,其它各層結構自成體系,稱為多塔樓結構。多塔樓之間層高不同的樓層
只要不是連接部分的樓層,其本身是各自獨立受力的,不能認為是錯層。

 

問:有時更版后PMCAD與基礎或TAT無法接力運行是什么原因?

 

答:由于PMCAD系列CAD軟件數(shù)據(jù)共享有一定格式,軟件更版一些模塊作了功能的修改和


補充,軟件模塊之間數(shù)據(jù)傳遞格式可能有所改變或補充,因此更版時必須將有關聯(lián)的模塊都
進行更新,這樣才能保證整體軟件的數(shù)據(jù)互相連接,達到一體化運行(具體請在更版時向
CAD工程部有關技術人員咨詢)。另外盜版和從非正規(guī)途徑拿來的軟件是完全不可能達到上
述要求的,軟件的接力運行是不穩(wěn)定的,并且會由于數(shù)據(jù)格式上的問題造成運算結果的錯誤。

 

問:在基礎軟件中如何獲得上部結構傳給基礎荷載的標準值?

 

答:在JCCAD的“輸入荷載”中選“荷載參數(shù)”在彈出窗口把恒、活荷載分項系數(shù)改為1;

 

在EF“信息輸入”彈出窗口中把恒、活荷載分項系數(shù)改為1;ZJ的“上部荷載”中的組合信
息窗口,把恒、活荷載分項系數(shù)改為1;BOX“荷載輸入”菜單中的“荷載分項,組合,組
合值系數(shù)”將恒、活分項系數(shù)改為1,即可。

 

問:我采用EF算基礎與手算結果比較不一致,是什么原因?

 

答:EF與手算結果是不一致的,一是EF軟件采用計算模型是以文克爾假定彈性地基梁計算,
而手算一般用倒梁法模型;二是軟件可以對底面積重復利用進行修正,而一般手算是不考慮
的;三是對基梁上剪力墻考慮其約束作用影響;四是EF可考慮上部結構整體剛度對基礎的
影響;五是配筋計算考慮支座(柱)寬度影響,實際配筋值為距柱邊B/3處(B為柱寬),
同時折減彎距不大于最大彎距30%。

 

問:TAT與其它同類軟件相比,其優(yōu)勢在什么方面?

 

答:TAT與其它同類軟件都是采用三維空間桿系模型,然而TAT非常重視其深度開發(fā)。作為
PKPM系列中的一個重要分析模塊,共享整個軟件包的數(shù)據(jù)庫和集成化優(yōu)勢,TAT對多塔,
錯層等分析功能早已走向成熟,其活荷載不利布置已廣泛用于多層復雜體形的內力分析,引
入彈性節(jié)點功能,運用于空曠結構分析(如構筑物、塔架、體育場館等)。另外,TAT具有
對鋼結構、鋼砼混合結構的計算以及異形砼柱計算功能都深受廣大設計工程師的歡迎。

 

問:我需要獲得上部結構傳至基礎的恒十活荷載標準值,怎么做?

 

答:在基礎CAD軟件中都可找到“荷載組合”窗口,將恒十活分項系數(shù)改為1即可。

 

問:在輸入一個框架結構時,電梯井為磚墻或砼墻板圍成,我該怎么輸入?

 

答:應明確結構形式,框架結構不應將墻輸入,只能將其簡化為梁柱體系,但不要遺漏荷載。

 

問:如何獲得磚混結構轉至基礎荷載?

 

答:請在PKCAD中執(zhí)行第8次菜單“磚混坑震驗算”,即可。

 

問:基礎計算時,應如何考慮上部結構剛度的影響?

 

答KPM系列CAD軟件基礎部分EF、ZJ均考慮上部結構剛度對基礎計算影響,提供上部結構


無窮剛模型;不考慮上部剛度模型;按TAT計算上部結構剛度模型。用戶可根據(jù)工程實際選
擇計算。

 

問:TAT可分析樓層剛度不是無窮剛的情況嗎?

 

答:可以,可考慮彈性節(jié)點,樓層分塊無窮剛等設置。

 

問:在進行樁筏設計時,ZJ軟件對樁沉降計算是否考慮群樁效應影響?

 

答:ZJ軟件考慮群樁效應對沉降影響,向用戶提供二種計算方法,“等代墩基法”和“沉降比
法”。

 

問:采用ZJ軟件進行布樁時應注意些什么?

 

答:采用滿堂布樁時,應按樁實際受力分布布樁,在平面邊,角部位的樁數(shù)應多于其它部位,
布樁系數(shù)可參考《ZJ說明書》第88頁,也可根據(jù)實際經驗確定。非滿堂布置或樁數(shù)較少的
情況。樁應盡可能布置在墻或柱下面。對于樁間土承擔部分上部荷載的問題,應按當?shù)亟涷?br /> 確定,一般可按承擔10%考慮,但對可液化土,濕陷性土,欠固結土,新填土,有震陷可
能的不良地基土均不考慮分擔作用。若按土與樁彈性假設和上下部結構共同作用模型進行樁
筏分析,軟件要求輸入板底土反力基床系數(shù)值,用戶在“模型參數(shù)”窗口第二項輸入板底(B2
深)土極限阻力標準值時,軟件會自動計算板底反力基床系數(shù)建議值供用戶參考。

 

問:我們單位是乙級院,一般均設計多層結構,請問SATWE軟件能適用于多層結構的設計
嗎?

 

答:SATWE軟件也適用于多層結構的分析,但用戶在使用時應特別注意以下兩點:(1)高
層結構的荷載組合與多層結構的荷載組合規(guī)則是不同的;(2)高層結構的配筋計算及構造要
求亦與多層結構存在差異。因此,當用戶使用SATWE分析多層結構時,有些參數(shù)的取值應
慎重考慮,應按照規(guī)范要求作出適當調整。

 

問:TAT對墻中柱以及邊框柱是怎樣處理的?

 

答:TAT程序忽略了墻中柱,在TAT的配筋簡圖中沒有出現(xiàn)墻中柱。TAT將邊框柱簡化成短
厚墻肢,在配筋簡圖和配筋文件中都有體現(xiàn)。因而,TAT在進行柱歸并后,歸并庫中沒有這
兩類柱。如果要考慮柱對剪力墻的剛度貢獻,請采用我部的SATWE程序。

 

問:在使用PK繪制施工圖時,繪出圓柱配筋數(shù)大于計算出的配筋數(shù)是怎么回事?

 

答:在PK計算中,對于圓柱的計算按GBJ10-89第4.1.19條圓形截面鋼筋混凝土偏心受壓
構件公式計算,而在出施工圖部分未作處理,仍按方柱處理,將平面內與平面外鋼筋全部繪
出,而導致這種情況。如出現(xiàn)此情況后,請將柱設定為不設置垂直于框架平面的鋼筋即可。

 

問:對于托梁,墻中梁,墻上梁,墻中柱,邊框柱這些構件在使用SATWE軟件進行分析時,
會不會導致分析結果失真?


 

答:不會。

 

對于轉換大梁,SATWE根據(jù)墻元細分在其下邊產生的出口節(jié)點信息,在托梁上相應的位置
增加了這些節(jié)點來模擬托梁與剪力墻在接觸面上變形協(xié)調的實際情況,并以這些節(jié)點為依據(jù)
建立變形協(xié)調方程,較好的解決了托梁與剪力墻的內力分析問題。對于墻中梁和墻上梁考慮
到梁的寬度一般不大,而大部分截面與剪力墻共用,所以軟件未考慮這些梁的剛度。對于墻
中柱,邊框柱自動扣除了墻柱共用部分剛度影響,使結構剛度更為合理。

 

問:如何用PK計算井字梁?

 

答:將井字梁當作PK中的連梁進行計算是不合適的。實際上井字梁的受力比連梁要復雜。
井字梁計算請采用我部的TAT或SATWE軟件作三維空間分析,其結果才是準確的。

 

問:在PKPM軟件WIN95版中,如何對屏幕畫面進行移動?

 

答:可先將ScrollLock鍵打開,再使用上下左右四個方向鍵進行移動,或按住[ALT]鍵不放,
再按上下左右四個方向鍵可達到同樣的效果。

 

問:請問新版的SATWE軟件中增加的剛性梁是何意義?

 

答:新版的SATWE軟件中增加了剛性梁分析功能。這里的剛性梁具有如下特點:

 

1)剛性梁本身無自重,但可以承擔外荷載;

 

2)剛性梁本身無變形,只隨柱或墻發(fā)生平動或轉動;

 

3)剛性梁的作用是正確的傳遞外荷載。

 

SATWE軟件隱含規(guī)定:兩端節(jié)點都在截面范圍內的梁為剛性梁.當然,用戶也可自定義剛性梁,
即在PMCAD人機交互輸入時,將構件的材料信息定義為1000即可。

 

問:在用PMCAD輸入錯層結構時,對于錯層洞口應如何處理?

 

答:由于在輸入錯層結構時按兩層或多層輸入,層分得很細,往往從洞口中穿過,為了使計
算正確,應把洞口上的墻梁按普通梁來輸入。即在洞口兩端加兩個節(jié)點,在構件定義中定義
墻梁,在墻梁的標高處輸入墻梁即可。

 

問:在計算多塔結構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答:1)在多塔結構中,每層有兩塊或更多的相互獨立平動的樓板。每塊樓板的平動與其它樓
板無關,只是通過底盤有所影響。由于多塔的這種性質,決定了各塔的振動中的獨立性.因
此,為了使各塔均受到合理地震力,振型數(shù)不應小于12,如考慮藕聯(lián)則應更多;2)在某一振
型中,不能理解為某一塔的振動周期,而應理解為整個結構的周期,只是這個周期的振動以


該塔為主。在多塔結構中,不存在嚴格的各塔獨立的周期,而應理解為各振動對哪個塔貢獻
大,或該振型對哪個塔的反應大。

 

問:我們在使用PKPM系列軟件的基礎模塊時,想將上部荷載的合力坐標與下部基礎的形心
坐標的對比圖形打印出來,卻發(fā)現(xiàn)該圖形并未形成*.T文件。請問我該如何將其打印出來?

 

答:您可以將該圖形先形成好,并將其顯示方式調整好,再按下Ctrl+P組合鍵,即可進行打
印操作,以后的版本將提供該圖形文件。

 

問:在新版PKPM軟件中,對托柱的梁在畫圖時如何處理?

 

答:梁托柱時,柱下梁是被柱分成幾段來計算的。但在畫施工圖時,程序是將柱下的幾段梁
合成一段通長梁來畫的。上部鋼筋的斷點及箍筋加密區(qū)等都按通長梁來設計,使之更為合理。

 

問:為什么JCCAD在繪獨基詳圖時繪不出柱插筋?即使繪出的也不是聯(lián)接TAT,PK繪框架柱
的柱與斷面配筋,而是程序自定義的鋼筋根數(shù)規(guī)格與TAT,PK繪制的框架柱完全不同,不知
何故?

 

答:這是因為在JCCAD中沒有運行"上部構件"菜單里的"框架柱筋"子菜單造成的。該菜單是
用來輸入框架柱在基礎上的插筋的。用戶在點取該菜單后,用下一級子菜單中的"定義類別"
和"柱筋布置"即可對各個柱子布上不同的插筋,并可通過"刪除類別"和"柱筋刪除"菜單作任
意刪除。如已經完成了TAT或PK的繪制柱施工圖,這里就可自動讀取相應的柱筋數(shù)據(jù)。

 

STS鋼結構中的一些問題:

 

2‐9STS中梁柱斷面修改后形成TAT數(shù)據(jù)后,總是第一次的斷面形狀,改不過來。

 

2‐9答:是操作問題,STS‐1中斷面修改后,必須進行執(zhí)行數(shù)檢和輸入次梁樓板菜單,且在執(zhí)
行輸入次梁樓板菜單時選擇第二項。

 

2‐10 STS用TAT計算后,能否將鋼結構的應力打出來,以便于優(yōu)化設計。

 

2‐10答:鋼構件的應力有輸出,見TAT主菜單與‘計算結果的圖形顯示’中2、7項

 

5‐1在廠房設計中,廠房頂采用輕鋼結構而廠房的圍護采用鋼筋砼排架結構,能否同時計算
繪圖,排架柱及鋼梁。

 

5‐1答:可以同時計算,但目前由于鋼—砼構件連接節(jié)點STS未設計,故不能同時繪圖

 

11‐2STS中柱腳節(jié)點及材料表均有錯誤,不知有何改進?

 

11‐2答:請說明具體的錯誤信息,以便查核

 

12‐1鋼結構斜梁平面外計算長度如何考慮?是以支撐間距離還是以檁距距離為準?如檁條


距2m,支撐6米,如何定?

 

12‐1答:按規(guī)程,應為支撐間距,即6米

 

26‐3STS里在輸入平面內外計算長度后,輸出結果時平面內外計算長度顛到?

 

26‐3答:STS建模時,應正確輸入平面內計算長度系數(shù)和平面外計算長度,輸出結果和輸入
數(shù)據(jù)是一致的

 

82‐6鋼結構軟件可以算圓弧形變截面梁嗎?門式鋼架可進行空間計算嗎?

 

82‐6答:目前不能,今年版本將增加PM的變截向梁建模和TAT的吊車荷載計算,到時可實
現(xiàn)門式剛架空間計算。

 

82‐7鋼結構柱腳計算時,有無進行錨栓設計,如有的話,錨栓不同的材質,有不同的錨固
要求,軟件中有幾種錨栓材質可選?

 

82‐7答:STS中柱腳錨栓有Q235和16Mn兩種材質,程序進行了錨栓的驗算

 

結構PKPM

 

2‐6 PMCAD輸入的斜梁,轉SATWE后為何無高差了?

 

2‐6答:PMCAD輸入的斜梁和錯層梁,可以在PK計算和TAT計算中得到正確反映,和SATWE
的接口將在今年做好。

 

3‐3不知新版PKPM中考慮沒有板上布置磚墻線荷載,或局部面荷載?

 

3‐3答:PKPM目前還沒有布置板上線荷載和局布面荷載功能。

 

3‐4邊框梁邊有懸挑板時,此邊框架好象沒有考慮懸挑板給邊框的扭矩作用?

 

3‐4答:邊框梁有懸挑板時,懸挑板對邊框梁的扭轉作用目前尚未考慮。

 

7‐1框架梁寬度≥350mm時,要求采用四肢箍,而此時PK修改鋼筋時只能有兩根拉通,是
否能改成4根?

 

7‐1答:可以,拉通的根數(shù)可以改為任意根。

 

9‐3在框架結構中,部分主梁上有砼墻,而上一層的梁擱在此砼墻上,問下一層擱墻的主梁
能得到此墻傳來的荷載嗎?

 

9‐3答:用SATWE計算梁將和其上的墻共同工作

 


15‐1PMCAD的結構平面圖,現(xiàn)澆板支座負筋長度不能歸并。

 

15‐1答:現(xiàn)在還沒有加上板負筋長度歸并功能

 

15‐2PK繪圖中梁的彎起筋是否考慮了抗剪作用?

 

15‐2答:梁設立彎起鋼筋后其梁端必須的箍筋面積相應減少

 

16‐1 荷載規(guī)范中吊車組合最多考慮四臺,PK計算中多跨多臺吊車是否考慮了組合?如何考
慮?

 

16‐1答:每跨吊車荷載的最大,最小輪壓和水平剎車力是由用戶輸入的,對多跨吊車豎向
荷載按最不利的最多兩跨考慮,吊車水平荷載不論是單跨還是多跨廠房均按吊車荷載中最不
利得一跨考慮,有地震荷載組合時不再考慮水平剎車力。詳見PK技術條件的吊車荷載分析
和排架柱計算一節(jié)。

 

18‐1 根據(jù)PK畫出的框架梁彎矩包絡圖對梁截面配筋進行手算,得出的配筋量不管是支座還
是跨中都比PK給出的配筋量大,怎么回事?

 

18‐1答:梁的最大彎矩如果是抗震作用組合,將乘以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shù)γRE再去配筋。

 

20‐1在PK中,當挑梁與框架主梁標高不相同時,挑梁鋼筋不能修改,為什么?有沒有解決
辦法?

 

20‐1答:可以修改,用修改鋼筋和配筋參數(shù)下的‘挑梁修改’菜單

 

22‐1PK剪力包絡圖,柱的剪力的正負和方向是如何規(guī)定的?

 

22‐1答:梁兩端均以向上的剪力為正

 

24‐1 某單跨排架的計算結果中,某些內力組合中,柱上端軸力大于柱下端軸力很多,請解

 

24‐1答:柱上端軸力大于其下端軸力時,兩個軸力不在同一個組合中

 

25‐2 平面法中畫梁圖,全樓歸并后,如果畫完一層后,修改好的梁的配筋并不能傳至另一
層,亦即相同號的梁在每一層都要修改,而原來DOS版中相同的梁號需修改一遍即可。

 

25‐2答:修改后的鋼筋只記錄在被修改梁所在的層和所在的平面位置上,其它與此梁相同
歸并號的梁并未修改。

 

25‐3 平面法中畫梁圖,立面改筋中,改梁下部鋼筋,不能輸入兩種鋼筋。如改梁下鋼筋為
2Φ20+2Φ22軟件卻認人4Φ22.。為什么?

 


25‐3答:平法改筋時梁下鋼筋是可以改為二種直徑鋼筋的

 

38‐1為什么用框架計算,各種條件都達到要求,仍有裂縫發(fā)生,是否因給足裂縫要求過嚴?

 

38‐1答:程序是按規(guī)范方法計算的梁裂縫寬度

 

38‐2 梁斷面配兩到三排筋時,仍用雙肢箍,縱筋固定問題如何解決,是否軟件可自動增加
到四肢箍。

 

38‐2答:程序對寬≥350的梁設置四肢箍

 

43‐3磚混抗震驗算中,構造柱參加工作依據(jù)是規(guī)范中哪一條?

 

43‐3答:依據(jù)《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多層磚房抗震技術規(guī)程》(JGJ/T13‐94)。

 

49‐1框架柱配筋能否直接傳給獨立基礎

 

49‐1答:在框架繪圖結束時,要選擇保存鋼筋數(shù)據(jù),這樣柱配筋可傳給基礎

 

62‐1 剛才在回答計算基礎所用的柱下內力的取值時,講最好用TAT,SATWE計算出的結果,
如果取PM計算的內力時要加大。請問要加大多少為好,是否要乘個系數(shù)。

 

62‐1答:對于交叉地基梁,筏板基礎等整體形式的基礎,PM恒活一般可以直接用來設計基
礎,不用再放大,對柱下獨立基礎,PM恒活只傳來豎向力,沒有彎矩和剪力。可能使基礎
底面積偏小。固此最好采用TAT或SATWE荷載。

 

103‐1框架柱配筋為什么用PK從兩個方向分別計算結果,不一致,

 

103‐1答:用PK的平面桿系,每一方向計算時,柱只得到該方向的鋼筋面積,兩個方向當
然是不一樣的,最后柱的配筋應是兩方向分別取各方向計算結果。但用TAT、SATWE空間程
序計算,可以同時得到柱兩個方向的配筋。

 

 

 

104‐1PKPM能否進行弧梁抗扭計算

 

104‐1答:用TAT、SATWE可以進行弧梁抗扭計算。

 

105‐1PM人機交互輸入,頂部無柱節(jié)點的單跨梁可否輸入雙坡等截面曲梁,并進行計算繪
圖?

 

105‐1答:可輸入雙坡等截面梁,但梁在立面如是曲梁,可將曲梁簡化成折梁再輸入。

 

109‐2框架、不等跨框架支座負筋的斷點長度以大跨為準,還是以小跨為準。


 

109‐2答:梁支座筋伸出的長度,按配筋包絡圖和規(guī)范的要求結出,并保證角筋在全跨連通,
全跨連通這一條肯定滿足了某些早期構造手冊的第一斷點要按長跨計算的要求。

 

116‐1請解釋一下,PK鋼筋表中箍筋高度為何有時扣除75?是否合理?(在雙排筋時)這
樣在跨中無雙排筋時扣75不合理,應扣50。

 

116‐1答:梁上有次梁時,為保證次梁上部主筋的保護層厚度,箍筋上部要留出1倍保

 

護層厚度再加25毫米。如果用戶不愿意這樣做,可修改梁畫圖時的一參數(shù),可由用戶選擇
箍筋高度是梁高減50還是減75。

 

121‐1任何PM的磚混計算,多層住宅的挑陽臺引起外墻軸向力的增大考慮沒有?(其M使
外墻軸向力增大)

 

121‐1答:挑陽臺的軸向力在墻體承壓計算中已考慮,但其彎矩引起的墻體局部承壓驗算未
做,可用GJ來計算。

 

133‐1新版PKPM中底部兩層框架的計算有沒有改進,其結果是否可用?從建筑圖轉到
PMCAD能否詳細說一下,最好能演示一下。

 

133‐1答:PMCAD中磚混結構或底框結構的算法是規(guī)范規(guī)定的方法,現(xiàn)規(guī)范中沒有作兩層底
框的算法,因為兩層底框的工程實踐較多,PMCAD把一層底框的算法推廣到兩層,因為超
規(guī)范,就必須提示用戶僅供參考(其實,目前任何聲稱可算兩層底框的程序都是超規(guī)范的)。
一般來說超規(guī)范的實踐需另加措施并應有關部門批準.但是,在現(xiàn)修訂的抗震規(guī)范征求意見
稿中是允許兩層底框結構的。

 

135‐1有一底框上磚混結構(一層底框五層磚混)部分樓面有錯層,在建模輸入主梁時,按
實際情況輸入標高,輸入次梁樓板時將樓板錯層,最后形成PK文件計算底框時發(fā)現(xiàn)框架梁
上受力很小,顯然,上面磚混荷載未傳下來,這是為什么?

 

135‐1答:底框結構目前不能考慮錯層。

 

 

 

136‐1在PK畫圖中,用框架頂層柱筋向梁中錨固,而柱通常比梁寬,不易施工,而用梁中
筋何柱中錨就易施工,是否有一參數(shù)來加以控制。

 

136‐1答:有一參數(shù)由用戶選擇是:梁筋伸入柱或柱筋伸入梁。

 

136‐2頂層梁,若用結構找坡,可否在繪圖時,就予以考慮?

 

136‐2答:結構找坡可輸入斜梁或在PK中輸入變高截面梁。

 


140‐1PK交互式中可輸連續(xù)梁,并單獨計算出結果,但在模擬固端時,只能用斷面大的柱代
替。雖然這樣與工程實際更接近,但靜力手冊中有固端梁的計算,能否以后的約束條件中專
門加一個固端。

 

140‐1答:用斷面大的柱模擬固端應是滿足工程實際計算要求的理想方法。

 

147‐4框架的軸壓比到底是用哪個軸力計算出來的?我們采用程序算出的軸力包絡圖算,結
果軸壓比超過規(guī)范規(guī)定允許值。

 

147‐4答:軸壓比是用抗震作用組合的最大軸力算出的,該值一般比軸力包絡圖上的軸

 

力最大值小

 

147‐9同一個工程分別用PKPM、TAT計算梁柱配筋相差很大,尤其是梁的出入更大,(TAT
則偏大好幾個級別)

 

147‐9答:用TAT計算時,如選擇了活荷不利布置計算,就應將程序隱含的梁跨中彎距增大
系數(shù)1.2改為1,否則梁下部配筋將偏大很多。

 

147‐10PM平面配筋最好能夠開發(fā)得能夠自動調整的不亂,且不重疊。這樣可減少調筋工作
量。

 

147‐10答:這很難做到,用戶一般應該用程序提供的多種手段來調整布置平面樓板鋼筋。

 

151‐1磚混抗震驗算挑梁直接輸入還是加線荷載?

 

151‐1答:作墻體抗震和承壓計算時,挑梁可直接在交互輸入中按主梁輸入,但挑梁本身需
由GJ軟件計算。

 

151‐2底框、上部磚混挑梁如何輸入?底框框架梁上及非框架梁上墻體均為承重墻,TAT計
算結果準否?

 

151‐1答:挑梁輸入同151‐1。TAT計算結果不準,不能用。

 

154‐3在PM建模時底層高度算至基頂如加1m,在LTCAD中層高如何改至原層高,否則梯段
高度不對。

 

154‐3答:可在樓梯主菜單1中將層高改為原層高。

 

 

 

TAT、SATWE

 

1‐1SATWE比TAT適用范圍更廣,例如可以計算長墻肢和封閉墻肢而不用開計算洞,那么有


SATWE程序就可以不用TAT程序嗎?

 

1‐1答:可以,但要注意兩者不同的適用范圍。

 

2‐1SATWE中剪力墻小墻肢配筋為何總太大?長厚比<4的墻段按柱配筋,為何實際卻按墻
配?

 

2‐1答:小墻肢按柱配筋,當墻長LW≤4*WT1或LW≤3*WT2或LW≤2*WT3時按柱配筋,

 

其中:

 

WT1:小于4倍墻厚按柱配筋的最小墻厚

 

WT2:小于3倍墻厚按柱配筋的最小墻厚

 

WT3:小于2倍墻厚按柱配筋的最小墻厚

 

2‐8 柱下墻用墻元模型算時,梁高彎矩如圖,似乎不合理,是否有誤?

 

2‐8答:圖中結果不正常。正確結果在柱頂處梁上彎矩應為負值或小的正值??赡軘?shù)據(jù)有誤,
需根據(jù)數(shù)據(jù)檢查問題在哪。

 

3‐1框支梁一邊支座為柱,一邊為梁時,由SATWE生成框支榀時,簡圖有梁處為什么無支座?

 

3‐1答:此種情況不能用FEQ進行平面計算,用SATWE結果即可。

 

3‐2由SATWE生成的框支梁荷載如何校核。

 

3‐2答:可在SATWE荷載圖中校核

 

10‐1 用TAT或SATWE計算過后,用“畫梁施工圖”菜單畫梁頂有高差時(如150mm),在
施工圖中未標注高差值?

 

10‐1答:如在PM建模時按錯層梁或斜梁輸入,可在梁施工圖中畫出高差。

 

25‐5 計算高層帶有地下室,嵌固端應該怎么???如果取±0.00,地下室無法計算,如果取
地下室底板但考慮相對剛度,實際結構±0.00開始

 

25‐5答:地下室計算要反映側向土對其的嵌固作用,因此在TAT、SATWE中設有‘側向土與
地下室的相對剛度’,此系數(shù)反映了側向土對地下室的約束程度,如取0則為沒有嵌固,取
10為完全嵌固,由于側向土對地下室不能完全嵌固,應取≤10的數(shù),如在軟件中缺省為3,
也可自己按經驗取值。

 

25‐6梁剛度放大系數(shù)并沒有影響配筋結果,影響什么?


 

25‐6答:梁剛度放大,使結構的剛度增大,則地震力會增大,周期會減少,在豎向力作用
下的整體傳力會有調整,而配筋,除非由構造所控制,一般會有變化,可仔細觀察梁的內力
包絡。

 

27‐5 TAT計算時,AB梁在A端的彎矩中,鋼筋面積比梁CA在A端大很多。輸入時AB梁按
B端鉸接輸入。請問這是為何?

 

27‐5答:首先AB梁跨較大,由于B端為鉸接,則在A端會引起更大的彎距,CA梁的A端
與AB梁的A端彎矩不平衡的部分成為主梁的扭矩。

 

40‐1一般版本的TAT(非TAT‐8)計算一般的多層框架是否可行?(如3~4層)有沒有要注
意的地方。

 

40‐1答:可行,注意小于8層的結構程序已自動取為“要進行活荷載不利分布的計算”,并
把它的梁跨中彎矩最大系數(shù)取1.0 。

 

 

 

81‐1 底框計算時剛才你們說用PMCAD中地震抗震驗算,接PK不能用TAT、SATWE,但在
PKPM新天地有一期中說可用SATWE將總信息材料信息改為砌塊,并在砌塊信息中輸入底框
的層數(shù),PKPM新天地敘述可行嗎?

 

81‐1答:規(guī)范規(guī)定砌體結構用基底剪力法計算,SATWE將砌體結構用空間模型計算,其內
力結果供用戶參考,但不能用SATWE計算底框結構的底框架梁,SATWE將底框梁與其上的
砌體考慮為共同工作,使底框梁的彎矩比常規(guī)算法小很多,今后SATWE將作改進適應底框
計算。

 

83‐1多層框架,單層面積近3000m2首層擬設部分夾層(多塊、獨立)

 

問?①TAT、SATWE計算時可否做為一層輸入,夾層面積如果過小,是否合適?②夾層平面
中,雙向無連接梁程序自動設定為貫通柱但單向有梁連接的柱。TAT、SATWE計算結果差異
過大,為什么?

 

83‐1答:夾層面積過小可作為荷載,這里取決于樓板的定義,雙向有梁時TAT、SATWE均為
有板,則為剛度無限大,可單向有梁,TAT仍認為有樓板,而SATWE不認為,故在TAT計算
時,應把該點定義為彈性節(jié)點。

 

84‐1 有框剪力墻結構,用SATWE計算后,剪力墻邊上的柱配筋相當大,此計算結果是否合
理,或者是否是與實際受力情況一致?

 

84‐1答:邊框柱應與其相聯(lián)的剪力墻配筋綜合采用,因邊框柱和與其相連的剪力墻肢是分
別配筋的,對柱配筋時如將二者相加可能偏大,用戶可酌情處理。

 


85‐1在同一層平面中,有幾塊互不相聯(lián)的樓板,SATWE是否自動把本層各塊樓板按分塊無
限剛計算?如果SATWE把各不相聯(lián)的樓板按分塊無限剛計算,那么定義多塔的意義何在(除
了多塔的各塔層高可互不相同之外)?是否可以認為當幾個塔的層高相同時,可以不定義為
多塔,固程序能自動按樓板劃分為分塊無限剛計算?

 

85‐1答:是,剛性樓板的塊數(shù)與多塔不是同一個概念,一個塔中可以有多塊剛性板和彈性
板,輸出位移時按塔數(shù)輸出,此外,多塔結構與非多塔結構的風荷計算是不同的。

 

90‐3為何與剪力墻相聯(lián)的懸挑梁,SATWE計算的配筋比TAT計算的配筋要小很多?

 

90‐3答:剪力墻的計算模型不同,對梁的約束程度不同,就具體情況,如梁與剪力墻平面
外相聯(lián)而沒有其它支撐,這種情況應以SATWE更真實。

 

91‐1 對磚混結構,SATWE對構造柱和磚墻兩種不同材料的聯(lián)接處,如何模擬和協(xié)調,其計
算結果與實際結果有多大差異?即請問你們有否作過實驗為證?

 

91‐1答:未作過實驗,SATWE計算砌體結構,是按有限元理論對砌體結構的一種模型簡化,
梁柱與墻在連接點處變形協(xié)調,墻與墻在交接線處變形協(xié)調。

 

93‐1 為什么相同的標準層,(相同的柱、梁截面),上面輸入的荷載相同,在TAT計算時某一
根梁會超筋,而另一層相同位置上的那根梁不超筋。

 

93‐1答:水平力(地震、風)對不同位置的構件的影響不同。

 

 

 

荷載(填充墻)折減問題:請問大家,結構計算中的梁上附加的荷載計算是否只計算填充墻
的荷載呢?還是把窗門洞之類的的荷載折減去呢?但若后住戶把窗洞或門洞塞了,在另一處
開,荷載就不足了。

 

‐‐‐‐‐‐‐‐‐‐‐我在做計算的時候,并不對門窗進行折減,這多少也為自己留下些安全度。只有遇
到構件計算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如梁高不夠)才會考慮折減。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出了什么問
題(如梁有裂縫了),就應當按扣除門窗進行計算。至于門窗改動的問題,我倒認為可以這
樣,沒有尊照設計的情況,出了問題并不在設計考慮的范籌之內。就假設明明是住宅,卻去
了做了倉庫使用,去了問題設計當然不負責。這有個前提你在說明中已經了這一點??梢宰?br /> 如下說明:各房間的使用活載為多少;任何墻體的改動均應事先征得結構工程師的同意。

 

那么,外墻誰會填?:隔墻按輕質加氣砌塊算,荷載不會太大,拆填都方便,計算時保守一
點沒關系。

 

那么你也許會問門窗洞要大到多少才考慮折減?

 

‐‐‐‐‐‐‐‐除了大尺寸的門窗,我一般都不扣除門窗洞,這是放在自已口袋里的一點保障。

 


至于住宅里的墻體我想就不折減了吧,對有些公建開的窗較大,柱距也較大時我才考慮折減,
連這個也扣,似乎有點過分。其實從定額的角度來看,只要梁板的配筋是適筋范圍,對總體
造價影響是不大的。

 

總之結構計算一般都要將計算結構人為放大,可以不扣除門窗洞口,反正都是要放大的。

 

 

 

 

 

恒荷載系數(shù)取值1.35和1.2怎么區(qū)分?

 

‐‐‐‐‐‐‐以恒荷荷載效應組合為主取1.35,以可變荷載效應組合為主取1.2,恒荷與可變比例多
少時,才算恒荷荷載效應組合為主(怎么區(qū)分)?:

 

‐‐‐‐‐‐‐《荷載規(guī)范》3.2.5 基本組合的荷載分項系數(shù),應按下列規(guī)定采用:

 

 1 永久荷載的分項系數(shù):

 

 1)當其效應對結構不利時

 

 —對由可變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應取1.2;

 

 —對由永久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應取1.35;

 

 2)當其效應對結構有利時

 

 —一般情況下應取1.0;

 

 —對結構的傾覆、滑移或漂浮驗算,應取0.9。

 

 2 可變荷載的分項系數(shù):

 

 —一般情況下應取1.4;

 

 —對標準值大于4KN/m2 的工業(yè)房屋樓面結構的活荷載應取1.3。

 

 注:對于某些特殊情況,可按建筑結構有關設計規(guī)范的規(guī)定確定

 

在最近使用PKPM中的SATWE軟件時發(fā)現(xiàn),跨度相差很大的主梁與次梁,程序仍按交叉梁
系考慮,如何正確判斷大梁配筋的正確性?

 

答:將次梁兩端鉸接,再重新計算,大梁配筋應該不會有問題。不過這樣做工作量太大了。

 


問題 門架支撐設置常犯錯誤

 

答案 1 屋蓋支撐宜設置在端開間或者第二開間,當設置在第二開間時,第一開間相應位置
應設置剛性系桿。同時柱間支撐應該隨屋蓋支撐走以組成空間穩(wěn)定體系。

 

2 溫度區(qū)端部不宜設置柱下支撐。

 

問題:預埋螺栓深度與螺栓直徑有什么具體要求,在哪里可以查詢到具體規(guī)范,謝謝!

 

答:詳見混凝土規(guī)范10.9.7

 

問:框架結構在豎向荷載作用下,柱的剛度增大,梁端彎矩增大還是減少?

 

答:增大??梢杂脴O限的思想解釋,當柱的剛度無窮大時,框架梁可視為兩端固支,兩端彎
矩為最大值;當柱的剛度為0時,框架梁可視為兩端簡支,兩端彎矩為0??梢?,豎向荷載
作用下,框架柱剛度增大,梁端彎矩增大。

 

溫度縫,地震縫的設置問題

 

規(guī)范上只說了各結構類型中的設置間距,卻沒有聲明寬度。

 

在框架結構中,伸縮縫,沉降縫不宜大于50mm,抗震縫不得小于70mm,建筑高度12米
以上每增加5米,縫寬增加25mm,(抗震圖籍上,本人記得不準,請查核)

 

但是,在抗震設防地區(qū),溫度縫的設置應按抗震縫設置。

 

恒荷載系數(shù)取值1.35和1.2怎么區(qū)分?

 

‐‐‐‐‐‐‐以恒荷荷載效應組合為主取1.35,以可變荷載效應組合為主取1.2,恒荷與可變比例多
少時,才算恒荷荷載效應組合為主(怎么區(qū)分)?:

 

‐‐‐‐‐‐‐《荷載規(guī)范》3.2.5 基本組合的荷載分項系數(shù),應按下列規(guī)定采用:

 

 1 永久荷載的分項系數(shù):

 

 1)當其效應對結構不利時

 

 —對由可變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應取1.2;

 

 —對由永久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應取1.35;

 

 2)當其效應對結構有利時

 

 —一般情況下應取1.0;


 

 —對結構的傾覆、滑移或漂浮驗算,應取0.9。

 

 2 可變荷載的分項系數(shù):

 

 —一般情況下應取1.4;

 

 —對標準值大于4KN/m2 的工業(yè)房屋樓面結構的活荷載應取1.3。

 

 注:對于某些特殊情況,可按建筑結構有關設計規(guī)范的規(guī)定確定

 

樁基礎問題

 

問題1 樁間距一般為多少?

 

回答 樁間距和采用的樁類型有關現(xiàn)在我們采用預制樁為多,以靜壓預制樁為例,一般樁間
距不宜小于3倍d,我們通常采用3.5d 有時候作單廠排架結構,彎矩很大這時彎矩起到主
要作用,我們可以適當加大樁間距,以起到抗拔作用。

 

獎勵積分20 by admin@zj 原因:為網站發(fā)展提供支持

 

問題:網架結構在PKPM中如何導荷

 

答案:在PKPM中,可按正常建模,梁用虛梁代替,并設板厚,柱頂可設為鉸接計算

 

問題:pkpm中關于中梁剛度放大系數(shù)該如何取?

 

答案:現(xiàn)澆樓面和裝配整體式樓面的樓面板作為梁的有效翼緣形成T形截面,提高了樓面梁
的剛度,結構計算時應予考慮。當近似以梁剛度增大系數(shù)考慮時,應根據(jù)梁翼緣尺寸和梁截
面尺寸的比例予以確定。通?,F(xiàn)澆樓面的邊框架梁可取1.5,中框架梁可取2.0;有現(xiàn)澆面層
的裝配式樓面梁的剛度增大系數(shù)可適當減少。當框架梁截面較小而樓板較厚或者梁截面較大
而樓板較薄時,梁剛度增大系數(shù)可能超出1.5-2.0的范圍。

 

問題:框支剪力墻有限元分析時,程序中如何從SATWE、TAT等空間結構計算結果導荷載至單
榀的平面結構中的,在選取切榀范圍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程序僅按結構層給出頂部和底部內力,該內力是否為該柱間的最大內力?

 

答案:FEQ主要針對框支剪力墻結構中框支榀的二次分析,當次梁承托剪力墻時,不能用
FEQ分析。所以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只能分析主梁承托的框支榀;

 

(2)在截取計算榀時,最好全軸線截取,以減少與整體分析時的誤差;


 

(3)在截取層數(shù)時,只能截取框支層上部不超過4層。因為在整體分析時,框支托梁的豎
向剛度要遠小于落地墻的軸向剛度,豎向荷載按剛度分配后,使托梁承擔的荷載遠小于托梁
上部的總荷載,所以取轉換梁上部3‐4層,計算得到的托梁的內力才有參考價值;

 

(4)轉換層結構的整體分析,應選用墻元、殼元模型(SATWE),這樣FEQ在傳遞荷載時更
為準確;

 

(5) FEQ主要計算框支托梁配筋、剪力墻加強部位的配筋,其他部位、構件的配筋應參考
整體分析的結果。

 

此問題不存在,程序無論是否框支剪力墻均輸出了構件內力。

 

發(fā)布:2007-07-27 11:00    編輯:泛普軟件 · xiaona    [打印此頁]    [關閉]
相關文章:

泛普項目管理系統(tǒng)其他應用

項目管理工具 禪道項目管理軟件 夢龍項目管理軟件 微軟項目管理軟件 裝飾管理系統(tǒng) 裝修預算軟件 項目計劃軟件 項目進度管理軟件 軟件項目管理工具 材料管理軟件 工程項目管理軟件系統(tǒng) 項目管理系統(tǒng) 施工管理軟件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工程管理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