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柱下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最小配筋率討論
張權、劉民易、梁文林《建筑結構》
柱下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的底部應該配置雙向受力鋼筋,但該受力鋼筋要不要執(zhí)行最小配筋率的要求?是設計師感到困惑的地方。
1 規(guī)范的相關規(guī)定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02)(簡稱《基礎規(guī)范》)8.2.7-2 條規(guī)定:對矩形截面柱的矩形基礎,應驗算柱與基礎交界處以及基礎變階處的受沖切承載力。柱下獨立基礎底板的厚度都由受沖切或受剪切承載能力控制,因此基礎底板一般相對較厚。如果將錐形及多階獨立基礎作為受彎構件,簡單套用《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02) 9.5.1 條"最小配筋率取 0.2%和(45ft/fy)%中的較大值"的規(guī)定,則得到的配筋面積一般很大,有時工程中難以接受。如果完全套用《高層建筑箱形與筏形基礎技術規(guī)范》(JGJ6-99)5.3.10 條對筏基底板鋼筋配筋率不小于 0.15%的規(guī)定,得到的配筋有時也不可接受。
實際上,對于獨立基礎的最小配筋率,《基礎規(guī)范》雖然沒有明確要求,但在其 8.2.2-3 規(guī)定:擴展基礎底板受力鋼筋的最小直徑不宜小于 10mm;間距不宜大于 200mm,也不宜小于 100mm。關于此條規(guī)定,文【 1】解釋如下:由于擴展基礎底板的厚度一般是由受沖切或受剪切承載能力控制,并非按受彎承載能力確定,因此底板相對較厚,如果套用受彎構件的受拉鋼筋最小配筋率將導致底板用鋼量不必要的增加。借鑒《高層建筑箱形基礎設計與施工規(guī)程》(JGJ6—80)、《高層建筑箱形與筏形基礎技術規(guī)范》(JGJ6-99)中有關箱、筏基礎底板鋼筋配筋率不小于 0.15%的要求,并按底板有效高度為 260mm 進行推算,受拉鋼筋直徑為 10mm,鋼筋間距為 200mm。因此,《地基規(guī)范》8.2.2-3 條規(guī)定相當于對柱下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給出一個比較合理的最小配筋率要求。
另外,一些地方的規(guī)定也不盡相同。比如北京市《建筑結構專業(yè)技術措施》3.5.12 條規(guī)定:如單獨柱基的配筋不小于φ10mm@200mm(雙向)時,可不考慮最小含筋量的要求。而《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廣東省標準)9.2.7-5 條規(guī)定:基礎底板每個方向受力鋼筋的最小配筋率不應小于 0.15%。
2 程序處理 基于以上原因,JCCAD 軟件在進行獨立柱基計算時,將該參數(shù)放開,有地方規(guī)定的可以采用地方規(guī)定,無地方規(guī)定的由設計人員自己根據具體情況和工程經驗確定,盡量做到經濟合理。
在【柱下獨基】菜單下點取【自動生成】后,"彈出柱下獨立基礎參數(shù)"菜單中有"獨立基礎底板最小配筋率"項(圖 1),用戶可以根據需要自己輸入,如果采用缺省值 0 時,程序將最小配筋率控制在 0.15%。注意,程序在計算鋼筋量時是按照獨立基礎全截面面積計算的。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亚洲福利在线